人文景观
1、 海堤达标工程:海堤因长期受风浪侵蚀,毁损严重,1999年始,各级政府加强海堤治理,兴建50年一遇的海堤达标工程,已投入使用的海堤达标工程宛若铜墙铁壁,固若金汤。
2、 海堤公园:在黄海岸边,建有数座观潮庭,每当潮汛来临时,游客倚于庭上,遥望奔腾不息的海浪,总会呤诗赋词,托物言志,抒发情感。
3、 连体鸳鸯白果树:坐落在滨海港镇友谊村境内的连体鸳鸯白果树,有着208年树龄,冠大如盖,枝繁叶茂。
4、 韬奋希望小学:著名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早期革命期间,曾在此艰苦奋战,后在著名开明绅士杨芷江的掩护下安全离开。1996年底,原临淮中心小学在上海大众的帮助下,新建教育楼一座,邹韬奋长子邹家华亲笔题词"韬奋希望小学";几年来,该校师生勤勉耕耘,好学上进,多次被主管部门评为"优秀希望小学"
工业经济
2012年,全镇实现GDP13.2亿元,同比增长13.4%;财政总收入1.33亿元,同比增长24.3%,其中一般预算收入7821万元,同比增长34.8%;定报工业增加值6.63亿元,同比增长18.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99亿元,同比增长23.7%;农民人均纯收入11678元,同比增长14.9%;注册外资实际到帐556万美元。全镇上下呈现出工业经济快速腾飞,农村经济亮点频现,社会事业健康发展,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良好态势.
农业经济
全镇耕地面积0.57万公颂,沿海滩涂、内地废黄海滩地计0.23万公顷,按照稳粮、减棉、增油、扩特经”的思路调整种植结构,全面提升农业结构调整水平,建成了以首乌村为中心的首乌、白术基地,翻身河沿线、废黄海中泓沿线、北八滩渠沿线万亩无公害水稻基地,以友爱村为中心辐射的蚕桑基地。围绕“发展成片造林,完善绿色通道,加快农田林网建设”的林业生产思路,完成成片造林90公顷,农田林网933公顷,经济林木173.33公顷。科学调整养蚕布局,不断引进蚕桑新品种,提高新技术运行水平,全年饲养蚕种1800张,蚕桑业产值144万元。
社会事业
沿海开发序幕拉开,港口集镇、农村环境科学规化,推进速度较快,村村通公路,砂石化路面总长达86公里,保证自来水入户率100%,有线电视入户率达39%,有线电视村村通工程正在规划中,低收入农户中已有1125户享受低保补助。镇敬老院建设、服务达一流标准,被省民政厅表彰为“文明敬老院”,集中供养148人,占五保户总数的50%。分散居住的老人也落实了管、养责任,确保五保老人安度晚年。
特经作物
何首乌在滨海港镇已有300多年的种植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咸丰之前,据滨海县志记载,早在清咸丰年间,境内就有少数农民将种植加工的首乌粉作为礼品馈赠亲友,历经数百年世代传承和沿种不息,滨海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既积累了丰富的首乌种植经验,同时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和人工培育,滨海首乌已从原始野生种逐步驯化成当地特有的栽培种。1984年2月,北京中医药大学龚树生教授等人经实验证明,滨海境内传统种植的何首乌是白首乌的正品之一,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丰富的营养成份,并认为滨海是全国唯一的白首乌集中产地,其产量占全国的95%以上。白术、丹参、板蓝根、黄芪等中药材品种,也是地方名特产,种植面积在200公顷左右,白术年均公顷收入达15万元,丹参年均公顷收入45000元,尤以丹参畅销国内市场和日、韩市场。中药材成为仅次于何首乌的第二大宗特种经济作物品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