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QE”的合理性

家乡区县: 咸阳市乾县

申银万国研究员韩思怡认为,如果中国央行直接购买商业银行持有的国债、信贷等较长期限资产,那么,这种注入基础货币的方式本质上就是QE,且有合理性。
华尔街见闻昨日提及,德意志交易所旗下的MNI通讯社援引匿名知情人消息称,中国央行考虑采取非常规措施刺激经济发展。这些措施包括:中国央行直接从银行购买资产,以此鼓励银行购买地方债;或者直接从市场上购买地方债。
申万表示,央行此举是中国式类流动性陷阱下的选择:
1)央行购买资产 中国式类流动性陷阱下的选择
中国目前正在陷入“类流动性陷阱”之中。在经济下行和坏账率上升的情况下,企业需求不足和银行惜贷并存,单纯通过货币价格和数量的宽松难以刺激信贷和社融的全面恢复,反而体现在银行信贷额度使用不足和超储率上升。因此必须采用QE的方式,更直接地促进银行发放信贷,推动社会的信用扩张。
2014年1-8月,银行新增票据融资的规模从-828亿增加到2367亿,9月后票据融资稍有下行,但月均仍有670亿的规模,反映出银行信贷实际需求不能满足供应,以“票据融资”占用信贷额度。
另一方面,超储率从去年5月份开始就波动上行,从1.3%快速上升到去年末的2.7%,到今年1季度末估计已达到3.5%左右。反映出货币的宽松并没有转化为信用创造,反而淤积在银行间,带来超储的提高和债券的上涨。
传统的降息或降准等货币宽松方式,本质上仍然是通过市场配置资金。但在经济转型过程中,传统经济需求下降,新兴产业风险极高,市场化的资金配置方式难以达到扩张信用、托底经济增长的效果。因此必须采用QE的方式,更直接地促进银行发放信贷,推动社会的信用扩张。
2)地方债券供应压力较大,需要资金匹配
和国债相比,地方政府债券在收益率和流动性方面目前并无显著优势,全面的货币宽松后,银行可能只会将其中一小部分增量资金用来购买地方政府债。而QE可以更为直接地将货币投放转化为地方政府债购买。
1.6万亿地方政府债发行在即,而我们预计后面还会有第二批、第三批,今年总规模可能在2-3万亿。和国债相比,地方政府债券在收益率和流动性方面目前并无优势,银行等机构配置意愿偏弱。地方债券的供应压力已经造成了一季度债券收益率的近50bp的反弹。随着地方债券的发行临近,单纯寻找接盘机构并不是长久之计,最终仍是挤占其他利率债额度,推高整体的利率水平。因此这就要求央行必须为配债资金做出相应安排。

duoduo(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