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昌县位于江西省抚州市南端,东经116°6′—116°34′,北纬26°30′—26°59′属赣江支流抚河的发源地,东靠武夷山脉。广昌县属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达273天,年平均气温18.1℃,年平均降雨量1734mm,年平均日照1828.5小时。广昌县耕地肥沃,土壤有机质含量高。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土壤、气候条件,造就了广昌白莲的形成和发展。
广昌白莲品质特优。具有色白、粒大、味甘清香、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炖煮易烂、汤清肉绵等持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以及多中维生素、糖和钙、磷、铁、锌、钼、锰、钛等多种营养元素,同时还富含“莲眯”和“氧化黄心树宁碱”等具有药用价值的成份。
广昌白莲还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是传统的滋补保健食品。广昌白莲的全身都是宝。莲子具有养心、益肾、补脾、涩肠等功能,《本草纲目》中记载莲子“交心肾,厚肠胃,固精气,强筋骨,补虚损,利耳目,除寒湿,止脾泄久痢、赤白浊、女人带下血崩诸病”。《神农百草经》记载:“莲补中养神,益气力,除百病,久服健身耐志,益寿延年”。现代中医认为通芯白莲有强胃健脾,润肺养心,滋阴补血,固精益肾的功能。莲的植株的各个部分,如藕、藕节、藕粉、莲梗、莲叶蒂、莲叶、莲花、莲须、莲房、莲衣、莲心等,也皆可入药制成滋补或疗效食品。
广昌解放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广昌白莲这一特色产业的发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不断提高广昌白莲的产量和品质。1952年成立农业示范垦殖场,开展白莲种植技术的调查、规范、宣传和指导,使全县白莲种植面积恢复至3627亩。1955年成立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站,后改设县农业技术推广站,后各区(现行的乡镇)设区农技站,业务上受县站指导,开展白莲种植技术的研究,宣传和指导。1958年广昌白莲被列为国家二类商品。1961年国家对收购白莲实行奖售换购,促进了全县白莲生产的发展。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在县农业局的推动下,广昌白莲有了新的发展。一是推广莲田套种晚稻技术,有效地解决了莲粮争地的矛盾,在“以粮为纲”的年代保持了白莲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推广莲田施用石灰技术,使连作莲田病害发生明显减少。三是开展了白莲新品种选育和白莲种子秋播繁育试验,选育并推广了“广莲1号”白莲新品种。由于采取了这些有效的措施,进一步促进了广昌白莲的稳定发展,1978年3月,广昌县被江西省批准为白莲外贸出口基地县。
八十年代后,随着统分结合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地调动了农民发展白莲生产的积极性。广昌县委、县政府因势利导,调整产业结构,指导农民发展白莲生产。1984年,成立了全国第一家白莲科学研究所,开始对白莲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以及综合利用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并成功培育了“赣莲85—4”、“赣莲85—5”、“赣莲62”等新品种,在全县16个乡镇大面积推广,受到了农民的极大欢迎。1989年,县成立白莲协会,综合协调白莲科研、生产、技术推广、营销以及加工利用等各行业,极大地促进了整个白莲产业发展。八十年代,是广昌白莲产业大发展的时期,全县白莲生产面积由初期的1万亩左右,发展到8万亩左右,白莲产值达1.2亿元以上,成为广昌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
进入九十年代,随着周边邻县和其他白莲产区白莲种植面积的扩大,为了确保广昌白莲名、特、优、新地位,更进一步提高广昌白莲产量和质量。广昌白莲科学研究所和中国院遗传所合作,承担国家863项目,开展白莲航天诱变育种研究,并成功培育了“太空莲”系列品种。“太空莲”系列品种具有生育期长、花多、蓬大、粒大、结实率高、产量高、品质好等特点,通过了美国FDA检测,是目前最优秀的子莲新品种。“太空莲”系列品种在全县推广,受到了广大莲农的极大欢迎。“太空莲”系列品种的成功培育和推广,必将为广昌白莲这一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带来新的生机和希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