垂杨镇位于河北省南宫市东南24公里,东临段头镇、仔仲乡,西至吴村乡,南靠威县桑园乡,北接明化镇。总面积70平方公里,有9000余户,40263人,辖38个行政村。
地势平坦,以轻壤质褐化潮土和沙质潮土为主,有7.8万亩耕地,8700亩沙河地,主要种植棉花、粮食等作物。水利资源丰富,索泸河纵穿辖区西侧,清西干渠从中部通过,南宫地下水库坐落在境内东南部。308国道横贯镇区,青银高速公路从南部穿过,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特色产业有羊剪绒、绒毛、毛毡三大骨干行业,龙头企业有盛达皮毛厂、洪垠皮毛厂、福利祥绒毛厂、巩洼绒毛厂、金旺毛毡厂和华联毛毡厂等25家,已建成孝张、赵营、后索泸三个毛毡专业村,巩洼、范寨、王庄三个绒毛专业村。共有各类经营摊点2200个,从业人员3770人。其中羊剪绒制品如剪绒服装、剪绒毯、汽车靠背等远销日本、韩国、香港等地,毛毡制品如毡圈、毡垫、防寒毡则遍销全国各大中城市。该村原名焦黄庄,为焦 黄二姓世局之地.后村南 北各有一垂杨柳,长势极茂,闻名乡间,故改名垂杨村.垂杨村座落溹泸河和老沙河(今淤)之间,建村前此出垂柳成荫,村即以此定名“垂杨”。明朝以来,村庄日渐兴旺,成为南宫东南重镇。明嘉靖《县志》记载,当时成为全县“镇外九集”之一。1953年7月始建垂杨乡,1958年成立垂杨镇人民公社,1984年复建垂杨乡,1985年4月改建垂杨镇。该镇有经商的历史传统,70年代末80年代初,乡镇企业初具规模,主要有针刺毡厂、毛毡厂、食品加工厂等30家,其中南海食品厂生产的南海糕点,畅销北京、石家庄、济南等地。毛毡厂生产的毛毡全国闻名。90年代中期,羊绒业逐渐发展壮大,1996年全镇梳绒机达到800台,从业人员3000人,为绒毛梳纺鼎盛时期,随着羊绒市场步入低谷,部分羊绒加工企业转为深加工企业,纺纱、织衫等。羊剪绒业力争在5年内打造 1—2个商标注册的名牌产品,毛毡制品5年内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参与国际竞争。采取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和多种措施招商引资。一是解放思想,开阔眼界。组织镇村干部及工商业户认真分析、研究本镇骨干行业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的优势,带着问题去参观学习,凭借优势去招商引资,积极参加各类招商活动。二是全方们制定优惠政策,优化发展经济的软硬环境,吸引本镇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回乡投资办厂,从地价、房租、电力、税收等方面给予适当减免取消各类行政事业性收费。镇党委协调经委、公安、工商、金融、土管等职能部门,为企业搞好服务。三是加强与垂杨藉在外知名人士的联系,搞好对外联络和对外宣传,营造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自1999年—2002年,连续四年被南宫市委、市政府评为招商引资先进单位,共吸收利用外资80万美元,内资2500万元。2003年新上项目21个,其中百万元以上6个,50万元以上8个,50万元以下7个,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2004年有把握开工的项目4个。(1)投资1800万元,建垂杨镇皮毛工贸小区,占地150亩,入住裘皮加工、购销业户40户。预计年销售收入在达1亿元,利税1000万元。(2)投资200万元建垂杨镇农业科技示范园,占地1600亩,2004年4月可完成项目建设任务建成后,每亩可增收400元。(3)通达皮毛厂建设项目。投资250万元,建厂房30间,购置80万元的羊剪绒生产设备,年销售收入600万元,利税70万元。(4)洪垠皮毛厂裘革生产技改项目,总投资200万元,新建厂房15间,购置50万元的生产设备,3月份可建成投产,年销售收入达500万元,利税60万元。
垂杨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初就有贸易集会,当时垂杨集会在南宫县辖区内可以成为最大的集会,现在垂杨还保留着5天一集会的习俗;每年的农历二月初十、十月初十,是垂杨的两个大集会,大集会上人山人海,热闹非凡。垂杨贸易发达,曾今生产的塑料袋、包装袋风靡北京城,这些可以从一些老人口中得知。垂杨现在商业也颇为发达,以近10年历史的垂杨蓝天商城,引领起来了时尚购物风暴,商品交易及其兴隆,现在有政府规划,整齐气派的商业楼已经拔地而起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