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昌邑市有四千多年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境内水资源丰富,潍河、胶莱河、虞河三大水系纵横交错,其中的潍河被誉为昌邑的“母亲河”。2006年,昌邑市政府将靠近城区的潍水两岸纳入32.5平方公里的新一轮城市规划。经过三年的倾力打造,潍水两岸已经成为城市的绿色动脉,并在去年底被评为“国家城市湿地公园”。
“以‘一河清泉水、一片绿化带、一道风景线’为目标,湿地建设力求高起点、高标准和高原则。”昌邑市园林局局长王圣仟介绍说,综合治理工程总面积363公顷,以潍河大桥为中心,东西两岸全长3500米。现在不仅是城市的一条生态保护带,而且集美化城区、旅游观光、娱乐健身于一体,成为昌邑的绿色名片。
一、植物配置还原自然风情
乔木、灌木、地被和水生植物在湿地中都充分发挥形体、线条和色彩的自然美,其中乔灌木品种共164种,湿地植物有隶属9科的9种,水生植物数量最多,仅芦苇就有近20万株。王圣仟表示,植物运用的最大原则就是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增加观赏植物,重点突出自然状态的湿地植物景观。
项目实施过程中,湿地中现有的大片杨树林被保留下来,并作为潍河滨河公园的基调树种。树林周围种植樱花、碧桃、紫叶李等观花植物,与高大的杨树相呼应,丰富了景观层次,提高了观赏性。根据不同的季相变化,沿主环路分布着丁香园、海棠园等。在浅滩和浅水区,也保留了原有湿地。新开辟的水域沿水岸种植了芦苇、千屈菜、香蒲、荷花、睡莲等。潍河南北两侧的河滩有大片的农业观光区,被重点打造成无公害果树产业科技示范基地、生态观光旅游示范基地、苗木种植示范基地,园区内瓜果、花草、观赏苗木令人应接不暇。
河滩景观是景区的主体,其中有很多绿滩和孤岛,共有大岛3个,小岛15个,最大岛面积约3000平方米。记者在湿地公园里看到,由于公园里湿地、林地和草地等保护的很好,良好的自然景观吸引了大批水鸟等很多小动物,成为了动物的天堂。
二、建筑小品生态实用
“生态自然是湿地公园的重要特色。”王圣仟表示,因此除了丰富的植物景观,广场、水体、园路、沙滩、石景等园林建筑和小品也都力求使用自然材料,比如除主要园路铺设透水砖外,很多小路使用青砖或石头作为铺设材料。
湿地内部最怕受到人为影响,为了更好的保护湿地环境,设计中在湿地边缘搭设了底部架空的木栈道,其中的几个节点建成了小型的亲水平台,满足游人观赏湿地景观的同时,也尽量减少对湿地环境的影响。
公园中的主要节点被道路串联起来,成为景区的亮点所在。从紧邻城市道路的公园入口进入,到水边的亲水平台,若干个小广场分布在道路两侧。入口和水面有六米多的高差,相邻两个小广场的高差有一米多,这样从高至低层层降低,不但实现了从城市道路到自然水面的过渡,游人视线和观感也不断变化而产生新鲜感。
考虑到紧邻城区,公园专门兴建了一片滨水活动区。活动区包括滨河观光长廊、滨河栈道、水景广场、滨水活动中心、垂钓点等项目,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了一个休闲游憩、锻炼放松的场所。“虽然设置了休闲场所,但所有项目都是经过科学论证的,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出发点。”王圣仟指出,湿地保护是长期性的,相关部门在制定管理方法、建立专项资金和加强科学研究方面还在做持续努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