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在姚西村(二)

家乡区县: 抚州市广昌县

我们在姚西村村里一户人家借宿,不管是吃住,似乎都简陋了点,好在卫生还过得去。住下后,与房东老赖媳妇聊起了姚西村的历史,她说讲不好,住在隔壁的叔叔能讲。于是,我们便请她介绍隔壁的叔叔与我们相认。老人有七十来岁,人长得清瘦精干,当时正在和家里的儿媳妇及孙女收拾新采摘的莲蓬,见我们来造访非常高兴,还特地泡了上好的绿茶给我们喝。据他介绍,我们才知道姚西村与石城县和宁都县交界,是抚河源头第一村。村后的血木岭流下的溪水在村前形成旴江,旴江经南丰汇入抚河,抚河一直流到南昌,在南昌再汇入赣江。我是在抚河边长大的,抚河是我的母亲河,听他这么一讲,我与姚西村自然结下了亲情。他还告诉我们,姚西村有着上千年的栽种白莲的历史,是历史上著名的贡莲出产地,现在又是万亩太空莲生产基地。当我问到广昌人为什么种莲时,他讲了一个传说给我们听,他说:“在古代,广昌有个年青的农民,有次在河里捕鱼,碰上从瑶池来的仙女化妆成民女在河边哭泣,这女子告诉年青人,她是来这投靠亲戚的,来了后,才知道亲戚已经不在世。年青人出于同情,便收留她在家,并以兄妹相称。后来,这对兄妹产生了爱意,本想等家境好了再置办婚事,但这女子因长得漂亮,被乡里的一个大财主看中了,便要强行将其纳为小妾,并派了众多家丁乘船前来抢亲。这女子与情郎驾着小船在前面行,财主的船在后面追,快追到时,这对年青人突然跳进河中!后来,这河里长出一对并蒂莲,并结出了清香的莲子。此后,广昌人便开始种莲蓬了。”听了这故事,我感到很值得挖掘,如用文学艺术语言再加工整理一番,说不定会成为新编“牛郎织女”而名扬天下。临走前,老人还说“你们真有福气,莲花雨后开得好,想不到被你们碰上了。”另外,他一再叮嘱我们,“莲花在大热天的下午是不开花的,在早晨凉爽时才开,今天傍晚下了一场好雨,明天早上花开得肯定鲜嫩,千万要起个早。”从老人家出来,已经晚上十点多钟了,同伴们都打着哈欠回住处睡觉。我呢?由于想起了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便独自到莲田体验现实版的荷塘月色去。

夏夜的莲田另有一番风情。一轮明月高悬夜空,周边还有些淡淡的云彩。四周静悄悄地,只有夏虫在长鸣,更增添了几分恬静。不时有萤火虫从身边掠过,在眼前一闪便消失了。一阵清凉的夜风吹拂,莲花散发出缕缕清香,直沁心脾,再细瞧月下的莲花,有些仍然盛开着。我想起了下午刚到时的花,全是闭合的,后来是下了一通大雨,才盛开出美丽花朵的。眼下景象,正如朱自清在其著名散文中描写的那样“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我很喜欢这段文字,在这样美丽的荷塘月夜,一个人独自在田塍漫步,得以亲身体验这一意境是很惬意的。不过,朱自清当时的心境有着对时局动荡而引发的惆怅,而我现在的心境则完全是心静如水的惬意。大概时代不同,人的心境也自然不同吧。中国已经和平多年了,虽然不能说事事平顺,但相比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动荡年代是要安宁多了。看来,还是生活在和平年代好!但和平年代能久远保持下去吗?我不禁在心里自个儿问了起来。其实,战争和动荡多是人类自己造成的,人类社会由于群体、民族、国家利益的冲突,总会引发战争。古今中外,战争实在是太多了,朱自清写《荷塘月色》的动荡年代难道永远不会再出现?想到这,心里也就不觉沉重起来,月下赏莲的雅兴也就少了许多,便拖着稳稳酸痛的脚回到借宿的村民老赖家睡觉去。

揭志海(2015-06-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