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平的奇山秀水使得此地物华天宝,地灵人杰。自古以来,恩平人跟五邑其他地方的人差不多,喜欢到国外发展,因而形成了恩平本地人和在外的华侨各占一半的奇特现象。而华侨们来来往往留下了近八百座碉楼建筑,虽然没有开平碉楼众多碉楼群惊人,却也给本地平添了神奇的色彩。
恩平的碉楼主要集中在君堂、沙湖、牛江、东成一带,恩平东部相对来说比较平坦,适宜农耕,过去曾是恩平比较繁华的地带,因而热闹的村庄比较集中,而西部多为大山,过去常为瑶民所在,而且还有贼人常常隐蔽于其中,所以恩平东边的人文风景相对较多,西边自然风景保留得相对完好。所以恩平碉楼以东边居多,碉楼经历岁月的沧桑,大多有着各自的背后故事,是恩平华侨史、革命史和民间民俗的见证,有重要的历史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这其中位于圣堂镇的唐氏碉楼最为出名,此碉楼见证了中国第一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大会联络部副部长唐明照的童年生活。
东边西边的差别还在于东边土人(五邑自居为本地的人)多,西边客人(后来南下的客家人)多,因此造就了因平东边西边文化迥异的奇趣。最有趣的就是东边以圣堂歇马古村和西边以那吉云礼村为代表,这两个分别建于元末和明朝的恩平古村分明向我们展示了岭南文化的不同内涵。
东边的族群来据说来自珠玑巷的比较多,这个虽然是岭南大多数广府族群的来源说法,但的确也是一个认同的问题,似乎将自己姓氏来源与珠玑巷关联上就有是正宗汉人。这个认为是正宗汉人的族群是得到历朝历代的官府承认的,所以他们在考取功名等方面有着天然的优势。唐宋时期中国的状元不出三江,都在江西、江苏、浙江居多,但元代之后明清期间以南下的汉人考取状元明显增多,这一方面可能与原来北方的汉人南下相关,另一方面可能也与北方江南地方战事增多相关,不平静的地方怎么能好好读书呢?
风水名村歇马村是恩平有名的举人村,建村于元朝至正年间,已有67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中国温泉之乡恩平中部的锦江河畔,历史上出了众多的举人成为旅游教育之胜地。这里背靠三幛,前展四台,锦水湖光,茂林修竹拥房舍,果园菜畦簇人家,风光如诗似画,一派人间美景。村上建筑布局匠心独运,村场巷道扇状展开,巧藏“雄马”形神之内涵,百年老宅鳞次栉比,无不讲究“四水归堂”风格,处处透出古村落“风水”神奇美妙情趣盎然之韵味。自古以来,村民勤劳勇敢,生活富足康宁,寿星众多,是典型的长寿村。
而恩平西边有明代客家村落云礼村,此村为典型的山水派代表作。全该村占地约200亩,它与众不同,别具一格的石头古建筑著称,房子是用石头建的,路是用石头铺的塘基是用石头砌的,村边的水渠是用石头筑成的,村子围墙、菜园地也是用石头垒成的,这些石头建筑,巧夺天工,独具一格。石头村历史悠久。这里曾发现4500多年前人类所使用的生产工具的石器,也发现1000多年前的唐代中期少数民族曾活动过的遗迹。石头村其先祖姓黎。
石头村是条充满神奇色彩的古村,据黎氏族谱记载,从黎思文翁,第八代至二十代,人的寿命平均为77岁,最高黎思文翁95岁。村中溪水相距150米,但上游的水比重比下游的轻。这些至今还是一个谜。传说黎氏第十世祖黎源广葬于鹅山,因其家人不按照风水先生的吩咐,要等到黄茅高过耳的时候才下葬,提前时辰下葬,结果那山穴周边的黄茅象箭射到皇帝的琴台上,皇帝认为是大贼作反,十分惊慌,而派兵南下到那吉进行镇压,并误杀那吉平地园村的村民,黎氏也遭受了一场较大劫难,源广所生的八子中仅第八子振胜被阳江来村的马氏表姑婆用麻裙罩住才免一死,后来用狗乳汁喂大成人,并取小名贱。所以至今,那吉姓黎的人都不食狗肉。这可能也是云礼村人不问世事,隐居深山的一个原因吧。
歇马村讲究的是出世哲学,功成名就出人头地,云礼村则讲究的是避世哲学,退居山隐,隔世独享。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