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态特征
体呈纺锤形,体侧扁较高,略呈椭圆,形似普通野鲤,但背部稍高。体色青灰,腹部乳白微黄。头较小,略尖,口下位,上颌较下颌突出,须2对,鳞较大,在腹鳍基部有一较发达的腋鳞。鲜活时尾鳍下叶呈红色,偶鳍呈淡红色,故当地称“红尾鲤鱼”。
生活习性
生活习性似同普通野鲤。性活跃,适应性广,生活力强。
繁殖习性
在元江地区,每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开始产卵,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3月,其中以春节前的半个月左右为产卵盛期。产卵分批进行,时间多在傍晚到次日天亮前。产卵场所多为河道转弯、江水回流的浅滩处。当地多在该处设置鱼巢采卵于池塘内孵化养。在长江中游如湖北地区,产卵季节与荷包红鲤和普通野鲤相同。雄鱼1龄性成熟,雌鱼2龄成熟,1~1.5千克的雌鱼,怀卵量在15万粒以上。
食性与生长
杂食性偏动物食性鱼类,与普通鲤相似。主要食物为底栖寡毛动物,也摄食昆虫的幼虫、螺蛳及小型的甲壳动物。生长较快,在云南当地,水温较高,常年可以生长,1龄鱼体重可达0.5~1千克,2龄鱼可达1.5~2.5千克。
分布与注册
分布于元江水系、珠江水系。云南省玉溪市元江哈尼族彝族傣族自治县鱼种技术推广站,于2012年6月7日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申请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于2013年1月21日申请注册成功,期限十年,即2013年1月21日至2023年1月20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