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丰名人李霞卿

家乡区县: 汕尾市海丰县

   李霞卿,生于1912年,广东省海丰县人,其父李应生是位爱国志士,曾在上海法国租界巡捕房中担任高级翻译,后与他人共同组建上海民新影片公司。童年时,她随父到过欧洲,学过法语,14岁便以李旦旦的艺名从影。 先后在多部影片中出演角色,成为影星。1929年,民新影片公司并入华联影片公司后,她结束影星生涯,和新婚丈夫一道去欧洲,先在英国一间私立学校读书,后入瑞士日内瓦康塔纳飞行学校学飞行,被誉为“中国第一位女飞行员”。一生共经历了三次婚姻,1998年因病在美国去世,终年86岁。1911年10月25日,李应生和胞弟李沛基炸死了清朝驻广州军队的头领凤山将军,为革命军攻占广州立下头功。李霞卿的祖母徐慕兰就是中国近代著名事业家徐润之侄女,女革命家徐宗汉之胞姐。父亲曾在上海法国租界巡捕房中担任高级翻译。童年时,随父到过欧洲,学过法语。回国后在香港及上海中西文学校读书,精通英语。受家庭的影响和东西方文化的熏陶,她思想活跃,爱好多样,胆识过人。

  东方蜻蜓”
李霞卿是中国妇女航空史中的一颗巨星,虽然只有28年的人生历程,但她登上了人生的制高点,她的名字被载入《中国大百科全书·航空航天卷》。她绚丽的生命如五彩云霞,在漫漫长空投射出中国女性的灿烂与辉煌。
关于她,有这样的记载:
她是中国女子跳伞第一人;
她是中国航空界在瑞士取得飞行执照的第一人;
她是第一个获得政府许可在中国表演飞行的女飞行员;
她是中国民航第一位女驾驶员;
她是第一个驾驶军用飞机表演飞行的中国女飞行员;
她是中国第一个创国内长途飞行纪录的女飞行员;
她是唯一曾在南北美洲作长途飞行的中国女飞行员。
1928年,上海影坛骤然升起一颗耀眼的新星——李旦旦。这位少女在影片《冰清玉洁》中啼声初试,接下来一发而不可收。《木兰从军》《天涯歌女》《海角诗人》……真挚纯情的表演,清丽可人的形象,倾倒了上海滩上的男男女女,一时间成为街头巷尾争相议论的人物。
这位名噪一时,几乎与影后林楚楚齐名的李旦旦,正是李霞卿。此时的李霞卿年仅16岁。
李霞卿的家庭为广东富豪,童年的李霞卿便随父漂洋过海,周游欧洲,接触了灿烂的西方文明,为她的人生铺上了亮丽的底色。回国后,她在香港、上海读书,唐诗、宋词、元曲又令她深深陶醉,补上源远流长的中国文化这一课。
李霞卿在中西文化的长河里畅游,这是她人生腾飞的翅膀。她自幼聪颖敏慧,口齿伶俐,胆识过人,又天生丽质,父母视这个独生女儿为掌上明珠、却不宠不娇、不做任何约束她性格发展的事情。
在影坛获得极大成功后,1930年,18岁的李霞卿告别了她千千万万个影迷,从银幕上消失。她悄然来到了法国巴黎。一个偶然的机会,她观看了巴黎的飞行表演。在飞机拉起,呼啸着离开地面,直冲云霄的刹那,李霞卿浑身悸动。不是惧怕,不是震惊,一种从未体验过的强烈刺激,人神交融的高度自由感,在那一瞬间向李霞卿袭来。
随即,李霞卿决定投考瑞士日内瓦科恩梯南飞行学校。
监考官问:“漂亮的女士,你如此美貌,为什么选择飞行?”
李霞卿答:“因为在一般人观念里,飞行是男人的事,似乎与女人无缘,我就是想做女人不大做的事。”
监考官大感兴趣:“据说在你们的国家,女人的脚都是残疾变形的?”
“我来到这里,就是让世界知道,中国女性不但能在地上走,而且能在天上飞。”
一个中国人,尤其是中国女人,跻身国外的飞行世界中并非容易。李霞卿常常因教练机少而排不上课目。倔强的她每天第一个来到机场,最晚一个退场,沉默地不离教官左右,以静坐表示她的愤怒和抗议。
教官歧视的目光渐而转变为欣赏,不动声色地增加了李霞卿的飞行时间。在她第一次放单飞时,大胡子教官特意在她的飞机尾翼上扎了一条长长的大红飘带,随着开飞的信号,李霞卿一拉驾驶杆,跃入碧空,红色飘带如一抹燃烧的红霞,在天际飞舞。
一年后,李霞卿以“全优”成绩毕业于科恩梯南飞行学校,成为第一个拿到瑞士飞行执照的中国人。教练们称她为“东方的蜻蜓”,深为有她这样出色的学员而感到自豪。
1935年5月15日上午,碧空如洗,惠风和畅,美国奥克兰市机场上空出现了李霞卿驾驶的轻型飞机的身影。
李霞卿心旷神怡,三转弯之后,进人训练课目——翻筋斗。
特技飞行对于不甘平庸的她,太对胃口了。
周身的热血在沸腾。她猛地一拉驾驶杆,机头昂然而起,向后扣去。
“啊—!”
她惊叫一声,座椅的皮带断裂,她猛地被甩出机舱。
一阵黑黝,金星飞溅!
巨大的气流有如万把锋利的尖刀,刺着李霞卿的皮肤、五官、四肢,她的意识突然苏醒了。
就这样向人生告别了吗?
23个春秋,作为人生的旅程,太短太短了。她还没有把人生的酸甜苦辣全部品尽,她还没有来得及报效祖国,怎么就此了结了呢?强烈的求生欲望使她一下子镇静了。良好的心理素质在关键时刻发挥了作用。
她的手向背后抓去,克服着强大气流的冲击,拼尽了最后的力气,猛地拉动伞锁。
“砰”地一声,伞终于张开了。
似乎只有30秒,降落伞带着她坠入大海。她挣脱了降落伞的绳索,镇定自若地在海上浮游,对着大海,对着陆地,她高声喊着:“我爱你!”
美国海军派出的水陆两用飞机和快艇在大海上发现了李霞卿。随艇记者被这湿淋淋的美人鱼震惊了。她那梦一样美丽的眼睛欢笑着,没有一丝惊慌,仿佛她刚刚遨游了龙宫,完成了一个美好的神话。
此事一时轰动美国,传为佳话。
1935年12月,她学成回国,踌躇满志的她一心想唤起妇女开创中国妇女航空的新纪元,因此当她一踏上祖国的土地,便决定在上海举行飞行表演,以唤起同胞姐妹对航空事业的注意。
1936年3月的一天,上海的天空出现了一架单翼型飞机,橙红色,亮丽如火,时而盘旋翱翔,时而低空巡航,时而做特技飞行,夺目的橙红色搅起满天霞光。李霞卿绕上海市飞了3圈,又在国际饭店上空做了一番特技,而后轻盈地落地了。人们像潮水般地向她涌来,李霞卿的视线被夺眶而出的泪水挡住了。
1937年,“八一三”淞沪抗战爆发,李霞卿随即投身于抗日救亡的工作。鉴于当时救护工作中的药品极度缺乏,李霞卿应美国援华药物局之邀,赴南北美洲各国访问,征求募捐。1939年初,李霞卿再次跨越太平洋来到美国,她驾驶着橙红色“新中国精神号”单翼轻型飞机,开始了“抗日救国、匹夫有责”的爱国募捐飞行。
一个明媚的春日,三藩市美洛斯机场聚集着成千上万的华侨,他们的眼睛一齐举向800英尺上空。
蓝天上,一架橙红色飞机表演了各种飞行特技之后,李霞卿从机舱中爬了出来。
“噢!上帝,那是一个女人!”
人群中一个妇女尖叫了起来。
李霞卿站在高高的舷梯上,微笑着向人群致意,开始演讲:“我亲爱的骨肉同胞,亲爱的美国朋友们,多蒙你们热情厚义,感佩难忘。现在中国正受蹂躏,中国人民正在战火血泊中挣扎。国难当头,应急图拯救,小妹环飞美洲宣传抗日,征求募捐,效力疆场,以尽匹夫救国之责。”
演讲被激奋的掌声一次次打断。捐款的签名单上密密麻麻。
李霞卿接着又飞访了圣地亚哥、洛杉矶等城市,被外国记者誉称“飞行使者”、“中国一位亲善特使”。新闻媒体也追踪采访,争相报道,一度出现了席卷全美的“李霞卿热”,这使她的募捐活动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1940年,李霞卿又飞往南美洲各国宣传募捐。没想到的是,在1940年的一次募捐表演时,因飞机失事,李霞卿不幸殉难。
噩耗传回祖国,举国悲恸。
李霞卿,以碧血完成了她人生画卷的最后一笔。

  晚年飞行当娱乐
1946年5月初,李霞卿搭乘由旧金山飞往上海的商务航班回国。在上海稍作停留后,李霞卿即飞往香港与父亲团聚,并在香港定居下来,她原本帮助重建中国航空基础设施的美好愿望也就此搁浅。战前,她曾经不遗余力地宣传航空救国并且初见成效,而如今,中国的航空事业有强大的美国政府作后盾,因而显然不需要个人来染指。看清现实也让李霞卿松了一口气,过去的8年,李霞卿一直在为抗战募捐奔波劳碌,她就像个职业飞行员,过着飞人般的生活,而如今,她终于可以“退休”了。
1949年新中国建立,李霞卿在香港的生活并未像许多留在大陆的人那样受到影响。她得以保留自己的生活习性和方式,而且她还可以继续飞行(1950年,她获得香港民航处颁发的私人飞行执照),不过在此期间,李霞卿重上云霄主要是出于娱乐目的,有时一时兴起她会驾机飞往新加坡、曼谷等地。
1998年1月24日,李霞卿因急性肺炎在医院辞世。她看上去没有痛苦,走得很安详。她安息之所的斜坡处远望去,旧金山湾若隐若现,60多年前,一位英勇的女飞行员像仙女一般从天而降,落进旧金山湾那冰冷刺骨的海水里。

我的主页:http://abc.wm23.com/leejun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neverlandbaozi

李小熊(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