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健芬今年16岁,出生时双腿带有残疾,无法伸展,就连基本的爬行都做不到。李健芬1岁的时候父母离异,母亲改嫁,父亲重新组建了家庭,常年在红河州生活,她自小就成了缺少父爱母爱的留守儿童。生活无法自理的她靠住在叔叔家的爷爷每天给她送饭,因为长期缺乏与人沟通,她至今不会说话,只能用简单的手势来比划。
斐学村离元江县城有两个多小时的车程。4月11日,记者跟随市义工联的志愿者走进了李健芬的家。这是一间普通的农家院落,是李健芬的父亲早些年建盖的,因年久失修,土墙已开始渗水,屋里仅有的简易木板床上堆放着李健芬所有的衣物和生活用品。看见我们进来,坐在天井地上的李健芬一脸茫然,爷爷用彝话告诉她,这些人是来帮助她的,让她不要紧张。面容清秀的李健芬不会说话,只是乖乖地点了点头。
安装电视线路、打扫卫生、布置床铺、给李健芬洗澡……志愿者忙碌的身影,让这所老房子一下子热闹了起来。“她是个苦命的孩子。”李健芬73岁的爷爷李发有和我们说起了李健芬的身世。“她妈妈怀她的时候不愿意生下她,吃了药,可是没有拿掉。生下来她的腿就一直残疾,到现在也不会说话,但是能听懂我们说话。他爸爸每年回来一两回,她妈妈几乎没回来过。平时都是她一个人住,我每天给她送些吃的。现在我们年纪都大了,越来越照顾不了她,以后哪个来照顾她。”讲到这里,爷爷一脸伤感地摇摇头。
2012年,洼垤乡妇联主席、残联理事长杨凤兰在一次走访中见到了李健芬。“那时我们看到她坐在门口玩,了解到她的情况后,就经常上门来看她。”杨凤兰说。老茶己村党总支书记龙正义告诉记者,李健芬的爷爷奶奶没有经济收入,生活十分困难。
说话间,李健芬已经洗完澡换上志愿者带来的新衣服,露出清秀的面庞。志愿者们在堂屋的地上为她铺设了泡沫垫,并不停地夸她漂亮,放下了戒备心的她露出甜甜的笑容,更令人怜惜。她用手比划着告诉爷爷,很舒服,还招呼来围观的小伙伴一起到泡沫垫上玩。拿到彩色蜡笔和作业本后,李健芬认真而专注地在本子上写下1到10的阿拉伯数字,并一笔一划地写上自己的名字。李健芬的爷爷告诉我们,孩子很喜欢写字,虽然不会说话,但很聪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