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教育

家乡区县: 宝鸡市扶风县

幼儿教育

幼儿院、托儿所

建国后1958年,大部分农村社队始办托儿所或幼儿院,有常年性和季节性两种。办院经费由生产队自筹,保教员由生产队指派本队妇女担任。报酬为同等劳动力的劳动工分。季节性的较为普遍,一般农忙办,农闲散。仅南阳公社阎村大队幼儿院和托儿所系常年办,配备两名脱产专职老师,成绩卓著。扶风县并入兴平县期间,该大队系兴平县扶风地区幼儿教育办得最好的典型。

1961年扶风县恢复县制后,绛帐和城关两镇居民和职工各办起常年性托儿所。“文化大革命”期间停办。1973年恢复城关镇托儿所,聘请幼儿教师2名,设儿语、儿歌、识字、游戏等课程。经费由幼儿所在单位负担,设备简陋,房舍狭小。

1976年办起扶风县机关幼儿园,配备幼儿教师3~4名。

1977年县毛巾厂、水泵厂、氮肥厂、农机修造厂及驻县宝鸡市绛帐社会福利院、陕西省胜利机械厂、陕西省电信二厂、宝鸡峡工程管理局等单位先后办起幼儿园或托儿所共10余所。城关镇小留村赵家村民黄培珍(台属)于1985年秋,主动在家中腾出两间房子办起幼儿园,免费招收27名幼儿,自己出资购买教学用品、玩具,义务管教,受到村民赞誉,得到县政协、县委统战部、宝鸡市政协表彰奖励。常年坚持举办的有县机关幼儿园和胜利机械厂托儿所,1990年共接收幼儿5班97名,有教职工8名。

学前班

1977年,揉谷公社部分生产队为方便子女入园入托,与所在地小学商定,将未到学龄的六周岁儿童编为学前班,授以学前教育,归当地小学领导管理。对幼儿的教育按国家统一规定执行,效果良好。后逐渐演变成学前班,在全县推广。

1982年全县学前班257班,入学儿童7850名,教师257名。1990年246班,入学儿童9277名,教师248名。[17]

小学教育

1949年7月扶风县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了民国时的146所小学,后又新办54所,共计200所,学生5987名。1953年发展到233所,在校学生19220名,占全县学龄儿童的64%。1957年发展到236所,在校学生26472名。

1984年后,扶风县为了普及初等教育,改善小学“破房子、土台子、泥孩子”的落后局面,发动全县群众集资4321465元,国家投资555000元,共修缮小学28所,新建、改建校舍3300多间,维修校舍2200多间,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添置课桌11559张,课凳15990条,维修围墙31616米。全县53所初小、186所小学、22所戴帽(小学内设初中班)小学,基本实现无危房,有教室,有桌凳。其中县办重点小学北街中心小学、绛帐镇西街中心小学和14所乡(镇)中心小学改善较大。

1990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小学239所,在校班级1621个,在校学生50387名。全县小学生入学率99%,巩固率98.6%,毕业率97.5%,普及率97%。基本达到教育部普及初等教育的要求,成为小学教育先进县。[18]

2012年末共有小学107所(含私立小学4所),小学专任教师1727人。小学在校学生2387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19]

中学教育

初级中学

1949年7月扶风县解放后,县人民政府接管了原“县立初级中学”,时有学生7班,约360余名。1970年全县初级中学发展到11所,学生9870名。1990年有41所(含九年制学校9所),专任教师1384名,学生20003名。

高级中学

建国前,扶风县无高级中学。建国后1959年在县初级中学始设两个高中班,有学生138名,教职工10余名,是为扶风县高中之始。

1960年绛帐初级中学增设两个高中班,1970年豆会初级中学增设高中1班;是年,建杏林高中,招生2班。1972年增设法门高中招生两班;陕西省胜利机械厂子弟学校增设1个高中班。1974年增设午井高中、上宋高中。1976年增设黄甫高中、天度高中。1977~1979年增设黄堆高中、揉谷高中,并在太白中学、杏林中学、城关中学附设社办高中班。

至1979年,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共12所,初中附设高中班3处,学生共5060人,教职工217人(其中民办17人)。

1980年起,整顿及调整学校网点。1984年底,高级中学由原来的15校压缩为5校。计有扶风高中、绛帐高中、豆会中学、杏林高中和陕西省胜利机械厂子弟学校。学生共3573人,教职工226人。[20]

2012年末共有普通中学20所(含私立高中1所),普通中学专任教师2088人。全年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471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21]

王丹妮(2015-06-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