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潼区是西安的东大门,自周秦到汉唐,临潼一直为京畿之地,处于中国政治、经济、文化活动的中心地带。临潼是仰韵文化时期母系氏族部落先民生存繁衍的地方--姜寨遗址;是"烽火戏诸侯"周幽王爱妃褒姒一笑失江山故事发生的地方--骊山;是"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发生地--鸿门宴;是秦始皇历时39年修建气势庞大陵园的地方--秦始皇陵;是唐玄宗李隆基和杨贵妃恩爱缠绵、沐浴温泉的地方--华清池;是1936年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的地方--兵谏亭。2008年5月27日,临潼正式被国家国土资源部评为"中国御温泉之都"。
建制沿革 折叠 编辑本段烽火台临潼历史渊源深厚,历经周、秦、汉、唐,一直为京畿之地,因城东有临河,西有潼河,故名临潼。《临潼县志》说:"祥符改名,以临、潼二水环县左右故名临潼"。
战国时,秦在渭河北就建都栎阳。
秦孝公时,置栎阳为县,因渭河以北地区土地平坦、面积广,盛产粮食,自秦汉到隋唐,始终保持了县的建制。除古栎阳外,还有万年(今栎阳镇)鄣县(今交口镇)平陵、粟邑(今康桥粟邑)等县。
渭河以南在周代为骊戎国,并有戏邑、芷阳之设。
秦始皇帝嬴政时设郦邑(公元前231年)。
汉高祖时改郦邑为新丰(县城地址在今新丰,公元前197年)。
唐垂拱二年(686年)改为庆山县,天授二年(691年)置鸿州并鸿门县于零口。
神龙三年(705年)废庆山县复为新丰县。
天宝三年(744年)设会昌县(今城区所在地)。
天宝七年(公元748年)把新丰并入会昌,改名为昭应县。
北宋大中祥符八年(公元1015年),以临河(石瓮寺沟水)绕城东而过,潼河(温泉水)绕城西而走,随取名临潼。
元世祖至元四年(公元1267年)降栎阳县为镇,归属临潼县。
明清之时,临潼归西安府治辖。民国时属咸阳行政督察区。
1949年临潼解放,为渭南地区管辖。
1956年改为省辖。
1958年划归西安市。
1961年复归渭南地区。
1983年10月划归西安市管辖。
1997年6月25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7]57号):撤销临潼县,设立西安市临潼区,区政府驻骊山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