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多姿的安顺民俗

家乡区县: 贵州省平坝县

安顺不单居住着汉族,还世居着苗、布依、仡佬等多种少数民族。他们在漫长的中国历史长河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与习惯。
石瓦、石墙、石门窗构成的石头村落比比皆是,与田园风光相映成趣、融为一体,充满着异域情调;各个少数民族的头饰、服饰做工精细、独具匠心,蜡染、刺绣、挑花等传统工艺图案精美,时刻显现着本民族的文化特色;民族节日丰富多彩,古韵犹在。苗族的跳花、对歌,布依族的赛马等问题项目无不表现着特别的民族情趣。

1.跳花节

跳花节是安顺苗族最为隆重历史最为悠久的传统节日。传说是苗族英雄人物杨鲁兴起的,至今安顺北门外跳花山仍以其名命名。“跳花”一词仍汉名,因坡上栽有花树而得名,与苗语意思不尽相同,苗语称跳花为“欧道”,意为“赶坡”。跳花日期全都在农历正月间举行,现仍有24处固定跳花坡。节日期间,苗族人民尤其是男女青年,穿上节日盛装,未婚男子背上十几床甚至几十床精美的背扇扇面,如是未找到对象女子可请兄弟代替,女子则用包裹包上银铃、银珠、银链等装饰品。男子吹笙舞蹈,女子摇铃执帕起舞附合,围绕花树翩翩起舞。有爬花杆比赛,有比射弩、比针线手艺,有武术表演、倒牛、斗牛等文体活动。

每个花坡跳花日期为三天。第一天栽花树,苗家人遥见花树而作准备,次日清晨空寨前往;第三日,跳花结束,客人就近处苗寨食宿,饮酒吹笙弄弦欢乐,通霄达旦。花树由寨老送至长期不生育者家中,不生育者见之大喜,宴请宾客。男女青年借此择偶,老人吹笙奏笛,以庆丰年。如今跳花节已成各族人民参与的盛大节日,届时,安顺城内,邻近各寨蜂拥而至。

2.拜树节

拜树节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安顺市普定窝子仡佬族称为“祭山神”。节前,由六户人家负责收钱买祭品,由一人推石磨空转三次,表示告之山神,并逐巷逐寨呐喊“久剁刀”(意即祭山神)。节间,在山上用桦树枝扎一高1米宽1米的小屋,放置于大神树底下,插以三角形小彩旗,牵鸡、猪、羊绕树三次宰杀祭祀,燃以香、烛、纸,请山神入座祭之,鬼师念念有词,全族跪拜,以祈祷神灵保佑,五谷丰登。这一节日使得许多仡佬村寨至今仍保存着千年古树。

3.放河灯

“七月半”是指七月初一到十四日这半月的时间为祭供亡人的日子,亦称“鬼节”,因为这段时间内所有的鬼魂将出来游荡,享受人间的祭供和领取纸钱去用。从七月初一开始,家家都要挂起写着从入黔始祖开始到新近死去的亲人姓名的“牌位”,在长约5尺宽2尺许的纸牌位前燃烛焚香,并摆上水果、饭菜供奉。每天坚持早、中、晚三餐供奉。到了七月十四日,用白纸印制的“包袱”(型同信封)包上纸钱,中间写上亡人的姓名,左边写上月日,右边写上主人的姓名。由于亡人多而要很多“包袱”,一般人家要把数十个“包袱”堆在一起烧掉以示寄给亡人,意为给亡人寄出钱让他(她)们在阴曹地府有钱用。
屯堡花灯:被列入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是贵州西路花灯的代表。分为花灯歌舞和灯夹戏两大类,具有情意缠绵和幽默机智两大特点。上千首花灯曲调多在逢年过节时,在亮灯、盘灯、开财门、贺灯等表演程式中,以张灯结彩舞扇挥帕的载歌载舞形式,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了欢乐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

4.

(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