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之所以被人们喜欢,不单单是好看好玩,风筝不仅用途广,也被赋予了多色的文化。一、健身功能
放风筝从开始到结束,人的肢体各种部位都必须适应于风筝的起飞降落的各种不同动作而运动。包括上肢、头部、腰部、下肢、呼吸运动等。而且放风筝多在春秋天气宜人的时候,在空旷的场所进行,清新的空气,轻快的奔跑,不断反复的抬头观望,肌肉张弛交替,促进脑子与全身协调运动,使气血运行加快,利于强身健体。特别是在放风筝的时候,可以适度的掌握运动量,具有既不过分激烈,又不过于轻微的特点,所以对于促进人体的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医治许多慢性疾病确实大有益处。如在《续博物志》一书中就有放风筝有利于小儿泄内热的说法:“春日放鸢,引丝而上,令小儿张口而视,可以泄内热。”
二、审美的价值
风筝是我国古代民间传统的工艺品,艺术美与自然美偶合在一起,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风筝的构思巧妙,轧制彩绘,放飞特技等多方面的一书给人们以美的享受,更富有欣赏、鉴赏美的价值。风筝的美主要是通过造型、形式、形神等方面最富于美感的特征,纳入风筝的形体之中,使之升华为美的艺术形象,彩绘美主要是强调风筝的构图与色彩协调统一,构图美观大方,色调明快浑朴,力求鲜明夺目。关于风筝艺术美的描述,乾隆二十五年间《潍县志》中说:纸鸢其制不一,于鹤、燕、碟、蝉各类外,兼做种种人物,无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
三、寓意吉祥
风筝艺人在风筝上创造了许多反映人们对美好生活向往和追求、寓意吉祥的图案。这些图案形象,给人以喜庆、吉祥如意和祝福之意。它融合了群众的欣赏习惯,反映人们善良健康的思想感情,渗透着我国民族传统和民间习俗,因而在民间广泛流传,为人们喜闻乐见。
中国风筝吉祥图案内容丰富,大体有“求福”、“长寿”、“遍福”谐音,尽管它们形象欠佳,但经过充分美化,把它作为象征“福”的吉祥图案。以遍福为图案的风筝比比皆是。而像这样被赋予寓意的风筝还有很多。
人们认为放风筝还可以祛除身上的晦气,《红楼梦》中有关通过放风筝放晦气的描写:李纨道:“放风筝图的是一乐,所以说放晦气,你(指黛玉)更该多放些,把你这病根儿都带了去就好了。”
风筝作为种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深受大家的喜爱,也希望风筝的这些好处也能被人们广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