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白朝鲜族自治县的名称,是沿袭当年设长白府时,以县域北部的长白山而得名的。“长白”即“长白山”,为东北第一高山,山顶有天池;为死火山口形成的高山湖泊,南北4.5公里,东西3公里。天池满语称“图们泊”,源于“图们色禽”,意为“万水之源”。又称“闼门”,为“图们”的谐音。“长白山”的名称,历史上曾有过多次变化。远在夏周以前,长白山称为不咸山,“不咸”是蒙古语,音“不尔干”,即神巫,是“此山有神在”的意思。汉朝时叫单单大岭,《后汉书·东夷列传·七十五》载“昭帝始元五年,元搜徒句骊,自单单大岭以东,沃沮秽,悉属乐浪……”,“单单与满州语珊延相近,即长白山”(载自《满洲源流考·按》)。魏称盖马大山,后魏又称为徒太山、太白山。南北朝称为从太山。唐朝称为太白山。金代始称长白山。《元一统志·开元路》载:“长白山在会宁县南六十里”《明一统志》载:“长白山在三万卫东北千余里,横亘千里。”满语称长白山为“果勒敏珊延阿林”,“果勒敏”满语是““怎么个容易法?”长”的意思,“珊延”是“白”的意思,“阿林”是“山”的意思。因山顶每年都有八九个月白雪皑皑,故而得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