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阳楼耸立在湖南省岳阳市西门城头、紧靠洞庭湖畔。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誉,与江西南昌的滕王阁、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岳阳楼始建于公元220年前后,其前身相传为三国时期东吴大将鲁肃的“阅军楼”,西晋南北朝时称“巴陵城楼”,中唐
李白赋诗之后,始称“岳阳楼”。此时的巴陵城已改为岳阳城,巴陵城楼也随之称为岳阳楼了。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在此登览胜境,凭栏抒怀,并记之于文,咏之于诗,形之于画,工艺美术家亦多以岳阳楼为
题材刻画洞庭景物,使岳阳楼成为艺术创作中被反复描摹、久写不衰的一个主题。
岳阳楼在湖南岳阳洞庭湖西岸,相传三国时此地就有阅兵楼,唐代以来诗文更盛,如李白:“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
开”;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等。宋代重修岳阳楼,范仲淹曾撰《岳阳楼记》,楼名更传扬天下。
慈氏塔位於岳阳市洞庭南路,是一座七级八面、三十九米高的古塔。据说是唐开元年间当地的一个寡妇,祖祖辈辈以
捕鱼为生,她的亲人被洞庭湖的狂风恶浪吞没了,为了修塔镇妖,她把多年积蓄捐献出来修建此塔。
传说城内有一寡妇慈氏,以慈悲为怀,捐钱建造了这座宝塔,所以叫做慈氏塔。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