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锡伯族家庙

家乡区县: 沈阳市东陵区

锡伯族家庙,名称为太平寺。于康熙四十六年(公元1707年)由居住在盛京的锡伯族人集资修建。初建之时只有正殿五间,经过历代的维修和扩建,才逐步形成一座规模较大的寺院。寺院坐北朝南,有前后两进院落。寺内主要供奉释迦牟尼、八大菩萨、四大天王等佛像。嘉庆八年,佐领华沙布在大殿前的东西两面,刻立了锡伯文、汉文两座石碑。碑文不仅记载了锡伯族家庙的创立、扩建和修缮的经过,还记载了锡伯族迁到盛京及编入八旗的经过,把三百多年锡伯族历史保存了下来。这两座石碑,如今尚有一座,被收藏于沈阳故宫博物馆里。在正殿的正中悬挂着“锡伯家庙”四个烫金大字的匾额,是咸丰年间驻守盛京的锡伯族协领色普铿额敬献。是在海内外素享盛名的民族标志性历史文化古迹。

2006年05月25日,锡伯族家庙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早期的锡伯族人大都居住在海拉尔。清初,皇太极为防备锡伯人造反,把聚居在一起的锡伯人逐步分派到各地去驻防。康熙年间,为加强防务的需要,朝廷又将锡伯兵丁连同家小近8000人分三批迁入盛京。此后,盛京的锡伯人一年比一年多起来。

锡伯人大都信仰喇嘛教,但盛京却没有一个他们做佛事的固定场所。康熙四十六年,盛京的锡伯人筹集60两银子,在皇寺附近买了五间房子,找来匠人塑造了佛像,又从京师(北京)请来了甘珠尔经(大藏经)108部,创立了锡伯家庙。

由于锡伯族人敬仰关公,家庙里又特供关公雕像,于农历六月初十关公生日,与五月十三关公单刀赴会之日祭关公两次。这样,每年锡伯族家庙在农历春节,四月初八佛诞节和关公的两个祭日都是庙门大开,有隆重的庙会,太平寺一时间成为盛京香火鼎盛的胜地之一。

在太平寺的正殿正中曾悬挂着木匾一方,上书四个烫金大字“锡伯族家庙”。现存沈阳故宫博物馆。这块匾额,也有着一段神奇的传说。

咸丰年间,驻守在盛京城的锡伯族协领色普铿额,被派率部赴天津与入侵的法军作战。临行前,他与上百名官兵来到锡伯家庙,祭拜神祖,保 佑出师大捷。一天清晨,大雾弥漫。色普铿额查哨回来,突然土山口对面枪炮声四起,喊声震天,法军借大雾开始进攻了。色普铿额随即率众迎敌,就在这一瞬间, 胸前的朝珠劈里啪啦地散落在地上。他认为这是不祥之兆,立即下令停止前进,把守阵脚。接着,他跳下坐骑,寻找散落的朝珠重新串好戴上,此时天晴雾散。

法军见清兵不肯出击,天又放晴,只好驱动山口处的伏兵强攻。色普铿额恍然大悟,原来法军是想借大雾引清兵入套。法军计谋败露,而锡伯 营官兵斗志正旺,一口气打退了敌人。班师回到盛京后,为感激神佛和祖先保佑之恩,色普铿额与参加那次战斗的几员战将敬上这个匾额。从此,锡伯家庙的香火更旺了。

沈阳东陵http://www.wutongzi.com/kan/liaoning/dongling.html

梧桐子网站http://www.wutongzi.com/index.html

我的能力秀http://abc.wm23.com/feimeidy

 

踮起脚亲吻阳光(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