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县地处中国茶树原产地——三峡腹心地带,是中国最为古老的茶区,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历史上,开县龙珠茶曾经是我国著名的上品贡茶,自晚唐开始进贡,到清朝为止,历时千年。
应该说,开县的茶史已有近3000年的文明史。开县古属巴地,亦是“周武王伐纣,前歌后舞”的巴人生存地区。据史料记载,大约在商末周初,巴人已经饮茶,公元前1066年,周武王伐纣时,巴人已用所产之茶作为“上贡”珍品。唐以前,开县茶业生产规模很小,《后汉书》记载对开县的物产仅仅列举了井盐和柑橘,说明那个时候的茶叶生产才刚刚起步,用如今的话说,茶叶的整个生产,还处于一种原生态的状态。
据1990年《开县志》记叙:“开县种茶始于汉朝,兴于唐朝,凡山皆产茶,品质优。”清嘉靖《夔州府志》载:“开州城北四里‘茶岭’之茶,味绝佳,无杂卉。”在宋、明时期,由于我国东南茶叶生产的发展,茶叶经济中心也逐渐由西南向东移,朝庭对四川茶叶并不重视,在这一时期开县茶叶少有资料记叙,无从查考。但龙珠茶成为御封贡品应是晚唐韦处厚时代,与韦处厚作《茶岭》诗有关,为龙珠茶的传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清咸丰《开县志》载:唐,开州贡苎麻、茶叶、柑橘等。在唐代,开州的贡品成了一道风景线,茶叶、苎麻、柑橘、井盐、车前子等源源不断地从开州沿着秦巴盐茶古道送到京城长安,在一个地方有这么多物产成为贡品,而且是一个相对偏僻的地方,我们有理由说,开州物产丰饶,自唐始,已经成为一片热土,唐名相韦处厚、宋申锡,以及诗人杨汝士、窦群、毕构、杜易简等众多京城官吏、诗人都客居过开州,这些名人、名宦的到来是龙珠茶声名远播和成为御封贡品的根本原因。
到了宋代,开县贡茶被列为上等贡茶。据时任开州推官、中国档案管理“千文架阁法”创始人周湛在《龙珠仙茶传世记》中述:“汉唐以降,龙珠寺香火不断,龙珠茶声名远播,成为茶中仙子,历为龙茶贡品”。在宋时,贡茶进入皇室后,在茶品与官品之间有严格的对应规定,茶的赐用有严格的等级区别。如“龙茶”只供皇帝饮用,或只能由皇帝恩赐给执政、亲王、长公主;而“凤茶”,专供皇室成员、大学士和将帅。所以,龙珠茶到了宋代,已是贡茶中的极品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