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县石鸡坝乡

家乡区县: 陇南市文县

 石鸡坝乡,因乡境内白水江中有一巨石酷似报晓雄鸡而得名。开发较早,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人类活动。据考古发现,石鸡坝哈南村有马家窑文化遗址,石鸡坝乡,位于文县西部,白水江中游。东连石坊乡,南邻铁楼乡,西与四川省九寨沟县草地乡接壤,北靠马营乡。南北长12公里,东西宽11公里,面积178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3.56%。乡政府驻地安昌河,距县城30公里,海拔1240米。
 交通便利,省道东青公路穿越乡境直通四川九寨沟、松潘、平武等县,县乡道安中公路从境内而过直通马营、中寨乡。全乡地貌"一江一河两条沟,山峦起伏两边走",荒山坡陡。粮食作物有小麦、水稻、玉米、黄豆、洋芋、荞等。经济作物有纹党、当归、花椒、核桃等。当地自育白杨树,为优良树种。乡境内盛产的大米,因稻田多为山溪灌溉,米质优良,历史上曾为贡品。朱元坝一带山坡"盐土"多,农家饲养的羊舔食盐土,羊肥肉鲜,在文县一带颇有名气。
 境内为文县泥石流滑坡多发区,水土流失严重。1989年8月上旬,连日暴雨过后,新关村对面山崖大面积滑坡造成交通中断、人员伤亡的危害,一位去九寨旅游的法国女郎在此香消玉损。边地坪村、朱元坝村因山体滑坡整村搬迁。郭家坡、沙渠一带滑坡也越演越烈。
 境内柴门关地处文县与九寨沟县交界处,两县以青龙桥为界。柴门关为文县著名雄关,位于万山众中,是古阴平通往四川松潘的重要关隘。白水江自松潘流来,自柴门关流入文县境内。关内山势陡峭,悬崖连阁,栈道通径,江水湍急。峭壁上刻有"秦蜀锁钥"四个字。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古为拒吐蕃入关的险关要隘,历史上曾有征战厮杀,如今成为汉藏同胞的友谊之关。柴门关东南有哈南寨,位置极为险要,坐落在白水江南岸,属文县四大边寨之一,历史悠久,明代此处建有规模较大的王镇寨,东南西北四门齐全,城墙伟岸矗立,有寨墙遗迹,曾立建一大古庙,名"哈南大佛寺",全铜铸佛称"祖师爷",1958年大炼钢铁被毁。今该寨有390户、1800多人口,与四川九寨沟县草地乡接壤,过去双方曾因柴山和采金争执,引起两县政府关注,如今关系逐步得到改善。
 白水江、中路河穿境而过,此外还有岷堡沟河、哈南河等溪流,水利资源十分丰富,为水电开发和农业灌溉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石鸡坝大渠始建于60年代,哈南和平渠始建于70年代,浇灌耕地面积均在1000亩以上,为文县"十大水渠"之一,此外还有岷新渠、毛过渠等水渠。1993年至1995年,在陇南地委主要领导亲自抓点带动下,石鸡坝乡实施万亩水浇地工程,。
 经过三年艰苦奋斗,全乡群众集资和投工折合人民币达到232万多元,投劳18万多个,建成44项水利工程,新增水浇地5525亩,加上原有水浇地4812亩,全乡水浇地总面积达到10335亩,成为陇南地区第一个建成万亩水浇地的乡,人均达到1亩水浇地,促进了全乡粮食生产。
 在乡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石鸡坝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均有发展。一、综合经济实力增强。二、农村经济稳步发展,修梯田1600亩,新增水浇地1200亩。实施科技兴粮,推广良种,支柱产业有了新突破,经济林果、冬春蔬菜开发成效明显。三、基础设施加强,修复岷堡沟大渠,兴建4村6处人饮工程,东青公路改造一期工程完工,石鸡坝初中教学大楼建成,移动通讯投入营运,11个行政村大多数社通电、通水、通电话。四、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纯收入达到1000元,比1998年的814元增加186元。全乡拥有各种机动车辆32辆、拖拉机120多台、电视机1000多台。移民搬迁新村正在建设之中。五、社会各项事业得到新的发展。六、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
http://www.wutongzi.com/
http://www.wutongzi.com/kan/gansu/longnan_wenxian.html
http://abc.wm23.com/gangzi_

victim.(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