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天圣八年进士。以翰林学士修《新唐书》。英宗时,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文忠。有《欧阳文忠公近体乐府》、《醉翁琴趣外篇》。汲古阁本有《六一词》,略同《近体乐府》。欧阳修自幼喜爱读书,常从城南李家借书抄读,他天资聪颖,又刻苦勤奋,往往书不待抄完,已能成诵;少年习作诗赋文章,文笔老练,有如成人,其叔由此看到了家族振兴的希望,曾对欧阳修的母亲说:“嫂子不必担忧家贫子幼,你的孩子有奇才!不仅可以创业光宗耀祖,他日必然闻名天下。”欧阳修的散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无论是议论,还是叙事,都是有为而作,有感而发。
中文名 欧阳修
民族 汉
出生日期 1007
官 职 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
地 位 “唐宋八大家”之一
信仰 儒学
别名 醉翁
出生地 庐陵
主要成就 参与纂写《新唐书》《五代史》北宋古文运动的代表
代表作品 《醉翁亭记》《秋声赋》
谥 号 文忠
目
录
1人物简介
2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科举之路
步入官场
仕途崎岖
主考礼部
晚年生活
3主要成就
文学成就
其他成就
4主要作品
5人物评价
6史书记载
7后世纪念
1 人物简介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庐陵(今江西吉安市)人。曾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北宋庆历五年(1045),被贬以左迁知制诰知滁州。他任知滁州时,作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醉翁亭记》、《丰乐亭记》,使二亭闻名于世。使滁之山水得欧公之文而愈光。熙宁五年(1072)七月二十三日病故。赠太子太师,谥文忠,葬于开封府旌贤乡。[1]
2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北宋景德四年(1007年),欧阳修出生于绵州(今四川绵阳),当时他父亲任绵州推官,已经56岁了。3年后,父亲去世。欧阳修是家里的独子,与母亲郑氏相依为命,孤儿寡母只得到湖北随州去投奔欧阳修的叔叔。叔叔家不是很富裕,好在母亲郑氏是受过教育的大家闺秀,用荻秆在沙地上教欧阳修读书写字。欧阳修的叔叔也不时关怀,总算没有让童年的欧阳修失去基本的教育。
十岁时,欧阳修从李家得唐《昌黎先生文集》六卷,甚爱其文,手不释卷,这为日后北宋诗文革新运动播下了种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