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陵++太昊陵(二)

家乡区县: 周口市淮阳县

嗨!我们又见面啦,上次我给大家说了太昊陵的简介,接下来让我们大家看一下太昊陵的其规模宏大,肃穆庄严。在哪里表现出来的呢?

太昊陵南北长750米,伏羲陵占地875亩,始建于春秋,增制于盛唐,完善于明清。分外城、内城、紫禁城三道“皇城”。步入太昊陵,你首先看到就是,太昊陵的第一道大门——午朝门。此门建于明代,此门建于明代,为单檐歇山式建筑,面阔三间,红门金钉,中门为9排9路,两侧均为7排9路,属帝王规制。门上方悬有“太昊陵”、“午朝门”、“开天立极”匾额。徒步往前走,过了午朝门,踏着青石铺墁的小道。迎面有一条小河,叫玉带河,河上有三座敞肩式石拱桥。分别与午朝门、东天门、西天门对应。走过玉带桥前行不远,是穿堂式的“道仪门”,旧称通德门,群众称之为“三门”,这是太昊陵的第二道大门。穿过道仪门,迎面是一座高台建筑,上悬一石匾,名为“先天门”,是清代建筑,与道仪门一样,都是为歌颂伏羲功德而命名。台上建有飞翠高阁三间,灰筒瓦覆顶,周匝回廊,台正中有一砖砌拱门。此门原无登临阶梯,在两旁建了旋梯,游人可凭阁远眺。

经过几个具有意义的大门,往前走便来到了 “统天殿”俗称“大殿”,建于明代,是陵庙内体量最大、等级最高的重点建筑,面阔五间,进深三间,龙凤大脊,屋面覆以黄色琉璃瓦,脊上装饰考究:中为三节彩釉吉星陶楼,楼下有一龛,龛内书有“太昊伏羲殿”五字,左右配以28宿代表天上的二十八个星座;殿四挑角为四绝人(庞涓、子都、韩信、罗成)等吻兽。殿内有“丈八木龛”,雕工精细,造型庄重。龛内塑有伏羲像,头生双角,腰着虎皮,肩披树叶,手托八卦,赤脚袒腹。左右配享朱襄、昊英。朱襄为飞龙氏,造书契,昊英为潜龙氏,造甲历。殿内墙壁上嵌有高1.2米、长36米的青石浮雕《伏羲圣迹图》,分别为履巨人迹、伏羲出世、都于宛丘、结网罟、养牺牲、兴庖厨、定姓氏、制嫁娶、画八卦、刻书契、作甲历、兴礼乐、造干戈、诸夷归服、以龙纪官、崩葬于陈。殿前有月台,面积300多平方米。这里是历代举行祭祖大典的中心场所。这里有关于伏羲事迹的证明哟。下得统天殿后门台阶,便是等级仅次于统天殿的“显仁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重檐歇山式,灰筒瓦顶,高台走廊,周围巨柱林立,结构朴实、端庄、严谨。

徒步往前是太始门,又称“寝殿”,为重檐歇山式高台建筑,面阔三间,进深三间,周匝回廊,灰筒瓦覆顶。该殿下为古城门式门洞,门洞上方嵌有阴刻楷书“太始门”三字,右悬“继天立极”,左悬“赞神明”铁匾。整座建筑始建于明代,分三次垒砌而成。楼内立有公元1513年,御碑一通,故又称“御碑亭”。它是太昊陵现存古碑中有年款的最早者。碑文开头有“洪武四年”字样,传说现今所看到的太昊陵格局是明朝洪武四年仿照南京皇宫建造的。民间传说是:元朝末年,朱元璋领兵起义,打了个败仗,只剩他孤身一人,又后有追兵,在走投无路之时,跑到了太昊伏羲的小庙内,祈祷说:“人祖爷若能保我平安无事,今后一旦得天下,一定依照我的宫殿,替你重修庙宇,再塑金身。”他话音刚落,一只蜘蛛立即在庙门口飞快地结起了蛛网。元兵追到庙前,见蛛网封门,便追向别处。后来,朱元璋得天下建立明朝,于洪武四年便派他的大臣徐达前来,重修了太昊陵。正因为在这里祈福很灵,所以当地人逢初一十五到此进香。

太昊陵不愧是天下第一陵,既可以从中了解到中华古老的文明,又可以了解中国建筑的特征。如果你来淮阳,还有许多值得你观光的景点。

blue铛铛(2014-05-16)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