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道已死?移动互联网给电视业的六个新概念

家乡区县: 沈阳市大东区

内容为王是电视业信奉的价值观,但在受众注意力碎片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传统电视业面临着诸多挑战。

2014年中国电视广告花费首次下降0.5%,而互联网广告花费则以36.5%的幅度增长,其中在线视频的市场规模更是保持高速增长。国内电视台们终于开始正视互联网视频的冲击,黎瑞刚回归上海文广担起了上海广电转型的重任,湖南广电、浙江广电则大幅提升新媒体预算,央视也开始了提升新媒体发展速度的步伐,将央视网收回直管。

很多广电集团甚至喊出了“我们是平台而不是媒体”的定位重塑之声。

想要跟上移动互联网的时代步伐,电视媒体有必要了解以下几点:

频道已死

在移动互联时代,把电视频道转化为产品,也就是转变为视频APP,是适应电视社交化趋势的选择。

电视媒体应该重新思考:频道内容的架构应该是什么样?如何更好地向观众和消费者展现并满足其需求,而不仅仅是通过有线电视这一单一的线性传输形式?

在这一点上,湖南广电走在了前面,它推出“呼啦”APP等一系列移动社交应用,把电视观众转变为用户。湖南卫视和芒果TV两大平台都开始根据自身的特质以及目标用户的诉求去定制电视剧和电视节目:湖南卫视以制造“现象级节目”为标准,主打原创节目;2015年,芒果TV将与湖南卫视联合投资10亿元,用于2015年周播剧的独播。

用户为王

对于视频内容来说,针对读者提供有针对性的内容、信息或者内容、信息的聚合与关联。这一点其实是网络媒体(特别是社交媒体)给予传统媒体最大的冲击。

今天大多数的电视媒体还是延续着传统方式和理念,大多数情况下,告诉大家“我想让你知道什么”,而不是播放“你喜欢什么”的延伸及关联信息。电视媒体需要改变的是:以用户为中心,发展内容定制,完善用户体验,在规模用户的基础上实现商业运营。

与以往传统电视台以广告为主的商业模式相比,通过视频APP产品,可以建立完整的用户体系,掌握用户的收视行为、习惯、偏好、个人信息等资料,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节目体验,也为精准广告、在线交易等商业模式提供了空间。

变内容为IP资源

将来电视节目已经不是一个单纯在电视和网络播放的视频,而是一个基于节目粉丝团全产业链的商业模式。广电媒体的核心资产是IP。围绕一个热门内容的核心IP向产业链上下游纵深,形成贯穿游戏、出版物、电商、动漫、APP等多种产品的新生态。内容越强大,IP就越强大,可开发的价值就越高。变内容产品为IP资源能够牢牢抓住用户。不过,只有IP足够强势,才能支撑其后续孵化。

变内容产品为IP资源,这一切要靠产品经理人来推动和运作。在新媒体和市场的推动下,传统的电视制片人应该向产品经理人转型,把电视内容产品变为IP资源,进行商业化运营。产品经理人要有互联网思维,不仅是创意人才、管理人才,更是懂市场的人才。目前很多卫视都推行项目制度,与之相匹配的是产品经理人制。

无社交,不电视

在互联网社交网络、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覆盖了绝大多数人群,视频的社交化分享、发现、评论等成为必然,视频产品必须具备社交功能,实现电视的社交化。

如果说过去的选秀是通过电话与短信投票为观众找到一个热情宣泄的出口从而造就收视神话的话,那么微博则是如今的全民同乐新途径,是新媒体时代推送电视节目的新利器。

对电视而言,微博是一个话题平台和内容营销平台,具有广播功能;微信更多是一种圈子沟通工具,也具备一定的话题聚合能力和内容营销能力,但是微信的能力或许不在于广播,而在于分众传播。

把互联网精神植入传统电视人的思维,是广电媒体首先考虑的问题。电视媒体从孤立向全面社会化转型,并不仅仅是把微信、微博的内容搬到电视或者把电视节目放到网上那么简单,而是彻底的思维方式的革命。

电视互联网化时代的主流媒体

如何在电视互联网化时代转型为新的主流媒体,是电视媒体主力解决的首要问题。

2014年电视台开始重新审视以往和谐的台网合作关系,网络视频在带给电视台收入、扩大传播力的同时,同样成功地将电视台的观众转移成为网络视频的用户,而广告随着观众的眼球转移,电视台的广告同样被网络视频分流。

湖南电视台率先出手,宣称2014年开始将不再对网络视频分销独家综艺节目,随着2014年巴西世界拉开帷幕,央视终于祭出独家播出大旗,新媒体直播版权仅仅在自家的CNTV播出,央视和湖南台的举措可以在相当的程度上遏制了视频网站向主流传播平台发展的速度,也在一定程度上扶持了电视台自己的网络新媒体平台。个别顶级卫视已经在探索“打造’平台 内容 终端 应用’的广电生态,构建一云多屏的全终端视频服务平台”的路上了。

王鼻子(2015-06-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