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头市第一中学

家乡区县: 包头市东河区

内蒙古包头市第一中学是自治区首批重点中学,始建于1925年6月12日,前身为绥远二中,由当时西北边防督办冯玉祥将军创办,首任校长为孙则让,是自治区建校最早、历史最长的中学之一。

学校荣获“全国现代教育实验学校”、“全国首批体育传统项目优秀学校”、“内蒙古自治区普通高中示范学校”“内蒙自治区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内蒙古教育科研实验基地”等荣誉称号。

师资力量

截至2015年4月,该校拥有一支以中、高级教师为主体,有较高教学水平和教育科研能力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4人,中级职称教师99人,内蒙教学能手4名,包头市学科带头人11名,包头市教学能手3名。“九五”期间,学校有11名教师参与全国级教育科研实验,5项全国级科研课题,分别被专家组鉴定为“国内先进”和“国内领先水平”。2010年来,学校教师在教学比赛中获内蒙一、二等奖的有8人,获包头一、二等奖的有16人,获内蒙教学能手奖的4人,获包头市教学能手奖的11人。学校办学质量优良。高考升学率连续11年稳中有升,名列包头市前茅。高中会考一次性合格率达99%以上,多年来名列自治区前3名。学科竞赛屡创佳绩,每年获全国、内蒙、包头市学科竞赛奖项在140人次以上。

42013年高考突破600分以上60人大关!内蒙古文科状元、榜眼均出自一中。

2012年高考再创新高!全包头市东河区600分以上共46人,包一中600分以上人数达到44人(含分校2人),600分以上人数位居东河区第一、全市第二;文、理综合重点率为70%,二本率为97%;本科率达100%,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一。另据统计,2009年中考600分以上东河区9人,昆区45人,青山区17人,其他地区1人。包一中招生时,录取600分以上学生8人,占全市九分之一;本届学生2012年高考600分以上人数为44人(分校2人),占全市四分之一。

2011年高考整体成绩大幅提升!文、理综合重点率为72.9%;二本率为96.5%;本科率达100%(不包括体育、艺术和特招生),综合排名位居全市第一。

2010年高考再创佳绩!600分以上人数达到56人,文科有2人进入全市前10名;普文、普理一本率双双突破60%,二本率双双突破90%

2009年高考全线告捷!学生赵敏以裸分674分夺取包头市理科状元,自治区第二名。600分以上人数在全市居于领先水平。据包头市教育局统计,包一中600分以上为53人,其中理科49人,文科2人,理科考分650分以上5人(不含加分),文科2人并列包头市第二名。全校4名学生考分居全市文、理科前十名。被清华大学录取人数居全市第一:六名学生被清华大学录取。另外文科有两名学生并列全市第二名,被人民大学录取。

包头一中女排作为学校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结出的奇葩,已成为享誉国内外中学生排坛的一支劲旅。自1978年组队以来多次在各级各类赛事中创造优异成绩。三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两度获得全国中运会冠军;2010年代表中国参加在包头举办的世界中学生排球锦标赛以全胜战绩进入决赛,最终取得亚军,创造参加该项赛事最好成绩。2013年前,已毕业的100多名队员全部升入重点大学,走出一条全面育人的体育训练之路。

展望未来,包头一中将在已取得成绩的基础上,以创建全国一流名校为目标,以确保一流的教学质量为中心,以建设一流的教师队伍为基础,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一流学生为根本目的和要求,坚持发扬严谨求实的优良传统,秉承“敦品励学、尊师爱生”的校训,扎实工作,与时俱进,拼搏创新,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开创辉煌灿烂的明天![1]

5包头一中于2013年11月斥资370余万元配备的多媒体录播室,经过调试录播室

、试运行,现已投入正常使用。
  该套系统可录制并在线直播课程,并且把课程存到资料库中,以供老师们通过网络随时点播。从此,包一中老师们告别了挤在教室里听课的传统做法,可以通过网络坐在办公室实时收看直播,并在线点评交流。多媒体肃录播室的配备彻底解决了老师们录课的烦扰,随时录课。
  该教室采用完全隔音材料及吸音技术,避免外界声音的干扰并消除教室的回音;教室顶上布置八个麦克锋,使得在教室任何地方说话均能被清晰录制。教室共配备了一前二后3个摄像头,可同时监控前后全景及老师近景,并有专门一路针对多媒体大屏幕视频信号的监控。该系统可动态跟踪、识别、切换,既可以智能化、全自动操控,也可以人工通过网络使用后台远程控制切换剪辑。[2]

为了配合各科目与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课的开展,学校录播室申请配置了无线路由器,教师们在录播优质课时不会再受到网络的限制,可以让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携带笔记本、平板电脑、手机,在课堂上即时上网搜索内容,查阅网上材料,增强课堂灵活性。不仅如此,还可以在课堂上即时让学生们通过内部FTP把小组的展示成果上传到大屏幕上展示。

教育信息化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校领导的创新理念拉开了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大幕。

学校信息化建设不仅是先进设备的装备,更重要的是要有真正适合该校教育教学实际的软件支撑。早在2009年,王学东校长就高瞻远瞩,率先提出创建“包头市第一中学数字校园综合平台”(以下简称“综合平台”)的构想,从此该校就拉开了信息化建设的大幕。几年来,在王校长先进理念的指导下,学校成立信息技术办公室与负责平台建设的软件公司对接,按照“一切从学校实际出发,全面实现学校管理智能化、自动化、无纸化”的原则,围绕“三个量化、一个融合”(即班级管理量化、教师管理量化、学生综合素质评价量化,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设计理念,精心设计研发方案。

二、四年不断完善,功能日益强大,效果显著。

历经四年辛苦耕耘,学校终于研发成功了高度集成、效果甚佳的综合平台,大大提高了教育教学工作的效率,也创建了一整套适合中小学实际的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模式。综合平台的研发成功是包一中多年来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尝试运用,不断修改、完善的结果。

只有真正源于学校实际需求的平台,才具有长久的生命力。从2009年至今,学校领导高度重视,全校上下通力合作,方案不断更新完善,使得综合平台的功能日益强大。

此平台的使用者涉及学校各层面的管理人员、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四类人员,集学校办公、教务管理、德育管理、教学科研等多个子系统于一体,实现了人人有平台、事事有着落、随时可集成的效果,大大降低了信息应用、结果生成的成本,切实有效地提高了办公效率。

通过综合平台,该校基本实现了工作智能化、自动化、无纸化效果,主要包括信息传递、采集及应用,档案管理,人员安排及班级设置,排课,学生报到及异动管理,班级日常管理,试题及成绩分析,选修课管理,实验室管理,各处室相关工作的日常检查及汇总,学生成长记录及综合素质评价结果的生成,教职工综合评价结果的生成,家校互动,资源共享等等。

此平台在该校多项工作领域的应用,使学校进入了高速前进的快车道。

[3]

6学校荣誉编辑

1、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全国教育科学“九五”规划国家级课题实验学校;3、全国“诱思探究”教学研究实验基地;4、全国体育后备人才试点中学优秀学校;5、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6、全国首批百所传统体育项目学校;7、全国中学生排协副主席学校;8、内蒙古首批重点中学;9、内蒙古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10、内蒙古高中管理先进学校;11、内蒙古现代教育技术优秀学校;12、内蒙古电化教育优秀学校;13、内蒙古自治区教育教学研究实验基地;14、内蒙古贯彻体育卫生条例优秀学校;15、内蒙古高中会考综合测评优秀学校;16、内蒙古中学生女子排球训练基地;17、内蒙古模范职工之家;18、内蒙古优秀中学生团校;19、包头市德育工作先进学校;20、包头市高考成绩优秀学校;21、包头市行风先进单位;22、包头市校务公开先进单位;23、包头市综合治理先进单位;24、包头市勤工俭学先进单位;25、包头市“园林式”单位;26、国际教育资源网中美青年文化交流学校等。

 

热带的琉璃(2015-06-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