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政府网消息】今年2月,中央文明办〔2015〕3号文件通报全国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单位复查名单,保康县城以湖北省首位排名蝉联“全国文明县城”称号。5月13日,襄阳市委专门发“贺电”表示祝贺。 从1996年开始,保康就举全县之力、集全民之智,拉开了“创文”序幕。
1999年,保康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全省文明城市创建先进县”。
2002年至2014年,保康连续五届被命名为“全省文明县城”。
2011年底,保康一鼓作气首摘“全国文明县城”桂冠。
作为一个山区小县,保康缘何能够在文明创建的道路上硕果累累,一举夺得全省7个之一、全市独一无二的“全国文明县城”这块“金字”招牌呢?
十年磨剑,勇守“金字”招牌
“‘全国文明县城’是一个地方的综合性荣誉,是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和无形资产。”保康县委主要负责人响亮提出,必须树立“最高荣誉”理念,形成强大创建合力,用10年左右的时间冲刺“国字号”最高荣誉。
令人振奋的目标,激发出全县人民的冲天干劲。
随之,一场文明创建的坚攻战拉开帷幕。
全县上下形成“一盘棋”,拧成“一股绳”,围绕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绿化亮化、环境综合整治等六大工程,细化创建方案,将8个测评项目、29个测评指标、82项测评内容、300多项测评细则,逐条分解细化到200多项实事子项目,下达到各级各部门,实行工程式管理,项目化推进,路径化实施。
——新城建设。先后启动建设牌坊湾、余家坪、温泉小镇等五大新区,着力构建山水园林型城市、4A级景区城市。
——景观建设。相继建成熊绎大道、沿河公园、楚文化长廊、城区橡胶坝等精品工程。
——形象建设。大力实施城区亮化、绿化、美化工程,在城西培植千亩蜡梅,在官山建设国家级森林公园,在城区中心地带建成休闲紫薇广场和楚文化公园。
……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年接着一年干。终于,历经十五载的奋力创建,保康“文明之花”得以绽放,三年后再次蝉联“国牌”。
铸魂塑形,催开文明之花
追求文明,跨越文明,保康人民在孜孜以求中一步一个台阶,一步一个脚印,踏实走来……
近年来,该县始终把提高全民文明素质作为创建工作核心环节,在全县组织开展“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城”宣传实践和文明礼仪常识巡回宣讲活动,编印《文明在你身边》、《家风家训》等书籍20万余册,发放到各单位和各村组农户,推动文明新风进万家。
连续多年举办全民读书月活动、中小学生经典诵读大赛。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每月组织开展一期道德讲堂。扎实开展“荆山百杰”、“十大道德模范”等评选活动,先后涌现出“感动中国人物”正式候选人乐衡秀,中国好人榜入选人肖运琳、阮班琼,湖北好人孙振福家庭、董朝兵等一大批先进典型。每逢重大节庆日,以“中国梦”、“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知识竞赛、演讲比赛、征文大赛和送戏下乡等活动异彩纷呈。
跨越前行,书写华彩乐章
创城梦圆,仅仅是开始——从2014年起,保康人民再一次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
保康县委主要负责人说:“创建工作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荣誉来之不易,任何时候都不能放慢脚步。”
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文明创建是重大的民生工程,其根本目的是形成倒逼机制,促使各级干部尽最大努力,高标准改善民生,大幅度提升老百姓的生活质量,更多更好地为老百姓办好事、办实事。
县委、县政府把创建测评体系中难度系数较大的指标分解出来,由领导带头攻坚,明确责任主体,把目标责任具体化、监督检查日常化、责任追究制度化,做到一环扣一环、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对于创建工作中敷衍塞责、推诿扯皮、执行不力、影响全县创建工作大局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严格问责。
机制创新,“民生套餐”相继出炉,一件件得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落到实处。
保康——这颗荆山深处的“绿色明珠”,正因文明之花的绽放而熠熠生辉!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