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之一

家乡区县: 湖南省荷塘区

隋朝(581—618年),是中国历史上经历了魏晋南北朝三百多年分裂之后的大一统王朝。隋文帝杨坚为开国君主。
它由出身于军事贵族的杨坚于581年篡夺北周政权建立。589年灭陈,完成统一。隋朝之初,与突厥进行了两次大规模战争,击溃了突厥的军事威胁,还统一了青海地区;隋朝时期,隋文帝励精图治,开创了著名的“开皇之治”,经济迅速发展,国力大幅上升;隋炀帝时期开凿了大运河,沟通了南北交通。当时门阀势力衰微,科举制被创立和初步完善,三省六部制也运行顺畅,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后期统治腐朽,至619年隋恭帝杨侗禅让王世充,隋朝灭亡为止,国祚38年。[1]

中文名称 隋朝
外文名称 Sui Dynasty
简称 隋
所属洲 亚洲
首都 长安大兴城581年-605年洛阳(东都)[注 1]605年-619年
主要城市 洛阳、长安
货币 圆孔钱
国家领袖 杨坚、杨广、杨侗
人口数量 (618年)1,800,000户约9,259,200人(估计)
主要民族 汉
主要宗教 佛教、道教
国土面积 480万平方公里
行政机构 三省六部
选举制度 科举制
展开内容


1相关简介
2国号
3隋朝天子
4故事传说
5历史
建立隋朝
平定全国
开皇之治
盈满之国
隋末民变
建立后隋
6疆域及行政区划
疆域
区划
7政治制度
中央制度
地方制度
科举制度
法律制度
8军事制度
9经济制度
农业
手工业
商业
造船技术
商业和外贸
10人口
11建设
大运河
大兴城
东都洛阳
赵州桥
12文化
学术思想
文学史学
音韵学目录学
宗教
艺术
音乐
科技
建筑
医学
13外交
北方方面
南方方面
东北亚
14民族关系
突厥
吐谷浑
台湾
15农民战争
16帝王年表
17衰落灭亡
1 相关简介
隋朝(581年3月4日—619年5月23日)是中国历史之中,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的一个重要的朝代,史学家常把它和唐朝合称隋唐。隋朝源自581年隋文帝杨坚受禅建立隋朝,至619年隋恭帝杨侗禅让王世充,隋朝灭亡为止,国祚38年。自隋文帝登基以来,根据南北朝的经验而改革政制,兴建隋唐大运河使到很多城市从此出生,令很多新旧事物交替废兴,这些政策几乎被唐朝和宋朝全盘承袭,唐朝在某程度上更是隋朝的伸展。此朝代深刻影响往后唐朝、宋朝、以后中国朝代,以至今日的政治、经济、文化及外交。隋王朝的“三省六部”一直沿袭到清朝。隋朝连同唐朝,被认为是继秦汉之后,中国第二帝国阶段。日本历史学家则认为隋朝是中国中世纪的结束。

杨坚属于北周的胡汉关陇世家,于北周宣帝继位后逐渐掌握周廷。幼年的北周静帝即位后,身为外戚的杨坚控制朝政,先后平定尉迟迥、司马消难等反杨叛军。581年北周静帝禅让给杨坚,北周亡,杨坚定国号为“隋”。隋文帝于587年废除后梁,于589年隋灭陈之战攻灭南朝陈,俘虏陈后主。隔年9月,控制岭南地区的冼夫人归附隋朝。至此,天下一统,隋朝结束了中国自魏晋南北朝以来的分裂局面,重新建立出统一的国家。602年,隋文帝派交州道行军总管刘方率兵南下,前李朝南帝李佛子率军投降,北越南地区遂受隋朝统治。

隋廷总结历朝兴亡的原因,注重维护与农民的关系,并调和统治集团内部的关系,使社会矛盾趋于缓和,经济、文化得以迅速成长和繁华,开创出开皇之治。然而隋文帝晚年刚愎自用,大杀功臣。开皇之治到隋文帝后期逐渐衰退。隋文帝对刑法提倡严苛重刑[5],对功臣故旧也心怀猜忌,大杀开国功臣与将领。隋文帝趋于刚愎自用,企图独裁专治天下,使得他与大臣关系越来越远,成为隋朝衰退远因[6]。隋文帝本立长子杨勇为太子,由于杨勇好奢侈,渐渐失宠。而次子杨广与大臣杨素揭露杨勇的“阴事”,渐获杨坚信任,杨坚终于废黜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604年8月13日隋文帝去世,8月21日,杨广继位,即隋炀帝。为了巩固隋朝发展,隋炀帝兴建许多大型建设,又东征西讨,隋朝在炀帝前期发展到极盛。然而隋炀帝好大喜功,严重耗费隋朝国力,其中又以三次东征高句丽为最剧。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616年隋炀帝离开东都,前往江都(即今江苏扬州)。618年4月11日,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弑逆炀帝。618年6月12日,隋恭帝禅让李渊,618年6月18日,李渊正式称帝,建立唐朝;而王世充拥立的隋恭帝杨侗也在619年5月23日被其所废,隋亡。而隋末群雄割据的局面,最后也由唐朝所终结。

2 国号
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杨坚的爵位是随国公,依照惯例应将国号定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

唐初《九成宫醴泉铭》中,欧阳询仍将这个朝代的国号写大随。

3 隋朝天子
大隋高祖文皇帝 隋文帝 杨坚 (581-605) 年号:开皇、仁寿

大隋世祖明皇帝 隋炀帝 杨广 (604-617) 年号:大业

大隋世宗恭皇帝 隋恭帝 杨侑 (617-618) 年号:义宁[2]

4 故事传说

隋朝《隋书 · 高祖本纪》

高祖以大统七年六月癸丑夜生于冯翊般若寺,紫气充庭神光满室。有尼来自河东,谓皇妣曰:“此儿所从来甚异,不可于俗间处之。”尼将高祖舍于别馆,躬自抚养。为人龙颔,额上有五柱入顶,目光外射,有文在手曰“王”。

周太祖见而叹曰:“此儿风骨,不似代间人。”明帝即位,授右小宫伯,进封大兴郡公。帝尝遣善相者赵昭视之,昭诡对曰:“不过作柱国耳。”既而阴谓高祖曰:“公当为天下君,必大诛杀而后定。善记鄙言。”武帝即位,迁左小宫伯。出隋州刺史,进位大将军。后征还,遇皇妣寝疾三年,昼夜不离左右,代称纯孝。宇文护执政,尤忌高祖,屡将害焉,大将军侯伏、侯寿等匡护得免。其后袭爵隋国公。武帝聘高祖长女为皇太子妃,益加礼重。齐王宪言于帝曰:“普六茹坚相貌非常,臣每见之,不觉自失。恐非人下,请早除之。”帝曰:“此止可为将耳。”内史王轨骤言于帝曰:“皇太子非社稷主,普六茹坚貌有反相。”帝不悦,曰:“必天命有在,将若之何!”高祖甚惧,深自晦匿。

建德中,率水军三万,破齐师于河桥。明年,从帝平齐,进位柱国。与宇文宪破齐任城王高湝于冀州,除定州总管。先是,定州城西门久闭不行,齐文宣帝时,或请开之,以便行路。帝不许,曰:“当有圣人来启之。”及高祖至而开焉,莫不惊异。寻转亳州总管。宣帝即位,以后父征拜上柱国、大司马。大象初,迁大后丞、右司武,俄转大前疑。每巡幸,恒委居守。时帝为《刑经圣制》,其法深刻。高祖以法令滋章,非兴化之道,切谏,不纳。高祖位望益隆,帝颇以为忌。帝有四幸姬,并为皇后,诸家争宠,数相毁谮。帝每忿怒,谓后曰:“必族灭尔家!”因召高祖,命左右曰:“若色动,即杀之。”高祖既至,容色自若,乃止。

《资治通鉴》

陈后主遣散骑常侍周坟、通直散骑常侍袁彦聘于大隋。后主闻大隋高祖文皇帝状貌异人,使彦画像而归。帝见,失态无状,惊狂仆地,大骇曰:“吾不欲见此人!”亟命屏之。

《隋书》卷五十《庞晃传》

时高祖出为随州刺史,路经襄阳,卫王令〔庞〕晃诣高祖。晃知高祖非常人,深自结纳。及高祖去官归京师,晃迎见高祖于襄邑。高祖甚欢。晃因白高祖曰:“公相貌非常,名在图箓。九五之日,幸愿不忘。”高祖笑曰:“何妄言也!”

《隋书》卷七十八云

韦鼎之聘周也,尝与高祖相遇,鼎谓高祖曰:“观公容貌,故非常人,而神监深远,亦非群贤所逮也。不久必大贵,贵则天下一家,岁一周天,老夫当委质。公相不可言,愿深自爱。”

道士张宾、焦子顺、雁门人董子华,此三人,当高祖龙潜时,并私谓高祖曰:“公当为天子,善自爱。”及践阼,以宾为华州刺史,子顺为开府,子华为上仪同。[3]

5 历史
大定元年(公元581年)二月,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即隋文帝,建国隋朝,定都大兴城,隋炀帝营建东都洛阳。隋朝是五胡乱华后汉族在北方重新建立的大一统王朝,结束了自西晋末年以来长达近300年的分裂局面。隋炀帝过度消耗国力,最后引发了隋末民变和贵族叛变,最终亡国。

建立隋朝

北周于577年灭北齐,统一华北后国力兴盛,但是北周宣帝宇文赟奢侈浮华,沉缅酒色,政治腐败,还同时拥有五位皇后。外戚杨坚乘机将北周重臣外遣,朝政逐渐由他掌握。580年6月8日北周宣帝病死,杨坚扶持年幼的北周静帝宇文阐,以大丞相身份辅政。相州总管尉迟迥、郧州总管司马消难与益州总管王谦等人不满杨坚专权,联合叛变反抗杨坚,爆发尉迟迥之乱。但被杨坚所派的韦孝宽、王谊与高颎等人平定。581年3月4日,北周静帝禅让帝位于杨坚,杨坚登基为帝,即隋文帝,建国隋,北周亡。

平定全国

 

聂乐(2015-06-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