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对策
从九十年代末开始,我国开始大学扩招,在提高国民素质的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大学生资源过剩,
就业压力增大的现象,近几年发生的金融危机更是让大学生就业难上加难。日前,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今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总之,
中国在加速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发展。在这个快速转变的过程中,遇到了许多经济转轨、社会转型和就业人口高峰等问题,使得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十分突出。
一、原因
1、用工需求整体下降
由于我国宏观就业形势面临经济放缓、就业总量持续增加和结构性矛盾突出三重压力,
针对高校毕业生的有效用人需求呈下降趋势。据2月初对近500家用人单位的统计,这些单位2013
年计划招聘岗位数同比平均降幅约为15%从行业情况看,医疗卫生、咨询、电子商务、旅游、
文化体育等行业用人需求略有增加,但钢铁、机械、采矿、能源、建筑等行业,用工需求不同程度减少。在调研的200多所高校中,约有60%的高校认为就业形势严峻,特别是很多地方高校反映
用人需求下降或明显下降。部分毕业生也对就业前景感到担忧,少数毕业生甚至感到焦虑。
2、自身原因
很多大学生认为大学不需要向高中、初中那样努力学习,致使很多人就此堕落,在四年中并没有学到什么真本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也就是硬件不过关;缺乏踏实、坚持不懈的精神即浮躁。
此外,很多大学毕业生,尤其是名校的毕业生,刚踏入社会,就认为自己高人一等,
希望自己的薪水高出社会现实水准。从而对一些企业的相对较低的薪水
不屑一顾。不少大学生平时在家是娇生惯养的,追逐物质享受,怕吃苦,不肯吃
苦。找工作时对各方面都很挑剔,底薪过低觉得丢脸,专业不对口的不想去,职
位低的不愿意去。这样就会出现“高不成、低不就”的现象。毕业生更愿意选择
在大城市找工作而忽视了中小城市及农村,
愿意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就业,
而不愿意到欠发达地区和基层部门工作。
3、社会原因
刚毕业的大学生大多没有工作经验,现如今工作单位一般只招收有经验的,这就使不少大学生失去了工作机会。另外大学生本身的专业问题,现在不少行业已出现员工饱和,所以现在有些专业的毕业生就缺少机会了,所以很多只能找与专业不符的工作,这就增加了难度。专业的不协调或是断层。社会上排名所谓的热门专业,在很大程度上人才已经饱和。四年大学生涯毕业后,许多行业已经发
生了变化,而对于一些人才紧缺的职业,出现就读人数少,甚至是冷门现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