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县地处五岭上升和洞庭湖下陷的过渡地带,即“ 衡阳盆地”北沿。在盆地中心部位沉积着第三系红岩层,厚约3000米。东、北、西三面一系列穹窿带均以中南部红色盆地为轴心,吴环绕排列,构造体态各异。
岣嵝峰雄峙于距县城50公里的东陲,跨衡山县。主峰海拔951.5米,由变质岩构成。据清同治《衡阳县图志》载:“望若俯背,故名‘佝偻’,后书写成‘岣嵝’”。岣嵝峰存有禹碑等名胜古迹,是避暑胜地。
蒸水河古名丞水,习称草河,为境内主要河流。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97.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2.8%。继续保持“全国粮食生产标兵县”、“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地位。
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02.05千顷,比上年减少1.18千公顷,下降1.14%,其中谷物播种面积91.65千公顷,比上午减少1.93千公顷,下降2.06%。油料播种播种面积49.42千公顷,比上年增加0.73千公顷,增长1.5%。棉花播种面积7.8千公顷,比上年减少0.81千公顷,下降7.25%。
全年粮食总产量60.96万吨,比上年减少1.5万吨,下降2.4%,其中稻谷产量56.69万吨,比上年减少1.83万吨,下降3.12%.油料总产量7.55万吨,比上年增加0.22万吨,增长2.96%;棉花总产量1.29万吨,比上年减少0.05万吨,下降3.75%。水量总产量16.24万吨,比上年增加0.86万吨,增长5.6%。
全年出栏生猪186.44万头,增加0.74万头,增长0.4%;年末生猪存栏104.9万头,下降3.5%。出笼家禽2149万羽,下降0.3%。全年肉类总产量17.42万吨,增长1.0%.禽蛋产量4.0万吨,增长1.3%。
全年水产品产量6.22万吨,比上年增加0.29万吨,增长4.5%。
年末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75.54万亩,节水灌溉面积13.5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76.99万千瓦,其中本年新增4.3万千瓦。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