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烽火初燃清河平原折叠编辑本段
卢沟桥事变后,日军铁蹄踏入中原大地。历史不会忘记,1938年1月3日,日本侵略军1000余人从南辛店沿辛广公路直扑广饶县城,国民党溃军刘明臣率部仓皇逃离,日军迅速占领县城。驻城十余天后,又撤离县城挥师华北,继续侵略。
时隔一年后的1939年1月24日,日军侵略军2000余人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气势汹汹地再次进驻广饶县城。当时盘踞广饶城的伪十六旅李寰秋部闻风丧胆,弃城而去,广饶人民再次陷入更大灾难的深渊。为控制占领区,日军天天派重兵千余人到博兴、寿光、临淄等地四处“扫荡”。为适应抗日战斗形势的需要,10月,益(都)寿(光)临(淄)广(饶)四边县委建立,山纵副总指挥王建安被再次派到三支队,传达山东分局、山东纵队《关于三支队重大战备转移问题的决议》,并帮助整编部队,督促向清水泊进军,并决定杨国夫任三支队司令员。
1940年1月底,山东纵队副指挥王建安第三次来到三支队驻地--央上村,传达了上级决定:“清河特委和三支队必须迅速改变根据地局限于小清河南至黄河两岸的广阔平原发展,打通与冀鲁边区的联系,以扩大和建立巩固的抗日根据地。”为长期坚持平原游击战争,组织成立了清河军政委员会,景晓村、徐斌洲、杨国夫为主要成员。抗日烽火迅速在清河平原上燃起,三支队先后组织了鲍家、东王文、纪家疃等多场战斗,给日军以沉重打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