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吧,还没有告诉大家,榆中不只有兴隆山哦,马衔山离我家更近一些了,今天就由晴格格带着你们走进魅力马衔山了。 榆中县马衔山景区地处兴隆山南侧呈西北、东南走向,面积398公顷,最高海拔3670米,山顶如平川,宽约8—10公里,长约40—50公里。以高山寒带冻土地貌为主要景观特征,高耸的地势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使马衔山的地貌景物与兴隆山截然不同,而与号称“地球三极”的青藏高原极为相似。
马衔山地貌景物奇特,既有冻丘地貌,又有古冰缘遗迹,是考察冰川冻土地貌的重要地点。马衔山气候、植被垂直性分布非常明显,既有原始森林,又有高山草甸,每年盛夏可见到山顶白雪飘、山腰百花艳、山下绿波荡的奇妙景观,真可谓“一日历四季,十里不同天”。
马衔山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留传有大石马、小石马、石棺材、金龙池等民间传说。据《榆中县志》记载:唐代《故交河郡夫人慕容氏墓志序》中称马衔山为“薄寒山”;宋、明称“马御山”;明太祖洪武二十五年,肃庄王朱 将“马衔山”辟作避暑山庄;清代称“马寒山”,以“寒山积雪”列入临洮主要景观之一;民国年间改称“马衔山”,沿用至今。土塬高峰——临洮马衔山 马衔山是甘肃东部黄土塬的最高峰,是临洮北部的一道屏障,山顶终年积雪,山腰常有白云缭绕,北岭横云,是这里独有的一大景观,是洮阳八景之一。在马衔山,主要有两大自然景点:金龙池和石景峡。
马衔山景区位于榆中和临洮两个县城的交汇处,榆中县城西南25公里处,从临洮县城30多公里,面积为398公顷。马衔山原名空头山,后以“山有野马数群,土人围之,马皆化为石”传说故事改名马寒山,后又改名为稀薄地山,相传汉武帝西巡时来过此地。马衔山属祁连山余脉马衔山系,主峰海拔3670米,山顶如平川,宽约8至10公里,长约40至50公里,为榆中与临洮县交界之分水岭。其高耸的地势和严寒的气候条件,使马衔山的地貌景物与周围截然不同。
马衔山独有的四大奇观:一是高:马衔山海拔为3670米,是陇右黄土高原最高峰。
二是寒:马衔山属高寒阴湿地区,无霜期只有80天左右,每年除盛夏(6月中旬至8月中旬)以外,常年皑皑白雪盖顶,榆中八景之一的“寒山积雪”即指此。此景亦是兴隆山风景区的主要借景。
三是奇:马衔山地貌景物奇特。由于寒冻作用,山顶相对低洼处,冻胀土丘,形态奇异,斜立巨石,如柱如笋。海拔3500米以上,即有古代冰缘遗迹,又有现代冰缘形成。在阴坡和山顶上还有距今3000年左右,厚达10米以上的冻土层,是考察冰川冻土地貌的重要地点。
四是特:马衔山海拔高,水气稀少,空气透明度大,紫外线强烈。每年五月,北坡一簇簇硕大的杜鹃鲜花盛开。入秋以后,南坡黄橙橙的沙棘挂满枝头。
马衔山四季有景。秋末初冬,山下稍有凉意,山顶已是银装素裹,而山的背阴处雪花层层叠积,寒来暑往终年不化。新春暑夏,蔚蓝的天空,银色的雪峰,翠绿的林海和烂漫的山花相映照,构成一幅色彩绚丽的画卷。
马衔山上白雪皑皑,银海波澜,山下芳草萋萋,林木森森,既是黄土瀚海中的“绿色岩岛”,又是我省中部干旱地区的“湿润之乡”。每当夏秋之季,满山遍野的羊群形如白云浮动,景色十分美丽壮观。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