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前实力对比分析:小米乐视,内容谁更强?
发布会刚一结束,微博上便已经炮火连连,两个互相口中的“友商”干起仗来一点都不含糊,在坐山观虎斗之前我们有必要积累一点理论和技术基础:乐视和小米电视在今天吵起来之前,在开战的焦点-内容积累方面究竟走过了如何不同的路程?
乐视:内容领先的背后,实际上却是广电政策红利的受益者
看到这个副标题恐怕有很多人会第一时间站出来骂街:说什么呢,乐视可被广电总局欺负了好几个回 合了!别着急,我们这里谈论的可不是那个令乐视不堪回首的去年夏天,而是至少要回溯到2012年以前:互联网电视作为新出现的产品形态在被广电总局的 181号文件正式管理起来之前,也经历过非常符合国情的野蛮生长期。在乐视宣布进入智能电视领域以前,这个行业的主要推进者一直都是那些传统的电视机生产 厂商,当时的智能电视唯一的视频内容来源就是这些拿到广电总局播控平台牌照的七家牌照商们,而这些牌照方的自有内容同乐视这个视频网站相比可以说是贫瘠的 一塌糊涂,如果再次联想到当时影视节目内容的互联网版权就像卖白菜一样便宜,你就能理解当乐视挥动了金光闪闪的版权大旗的时候,会让这些不得不按照广电总 局套路玩的传统厂家是如何的眼红了。
小米:尝试聚合道路但被政策踩了急刹车,回归传统模式做个乖孩子。
与乐视不断积累视频内容版权不同,小米似乎从来没想过这件事儿:小米电视部门的第一个产品-小 米盒子一代,在最开始的产品设计上就是走的“聚合”路线,可惜由于这些内容并没有经过播控平台的管理而被广电总局紧急叫停,无奈小米又回到了与牌照商合作 的传统道路上去,先是未来电视而后又引入了银河互联网电视,虽然有爱奇艺的内容加持,但也无法说内容数量和质量让人百分之百满意。因此从这个角度上来看, 乐视电视背后是一个视频网站在支撑,而小米电视的内容仅来自于一家播控平台牌照方,在当时的内容竞争能力上来说,孰优孰劣也就高下立判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