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还乡祠位于河南省商丘市夏邑县城北七公里的王公楼村。孔子祖先为春秋时期宋国人,其祖居地及祖坟仍在此地。[1] 公元前680年,宋国发生内乱,孔子曾祖孔防叔为避乱而奔鲁。孔子成人以后知晓夏邑王公楼村为自己的祖籍,时常回祖籍祭祖省亲。孔子把这个地方叫做“还乡里”。后人思而立祠以祀之,因而取名“还乡祠”。[2] 孔子还乡祠始建于唐初,其形制仿文庙,坐北朝南,有一壁、一坛、两殿、四门及碑林等。宋真宗时,孔子四十五代孙孔良辅、孔彦辅由曲阜到此定居,对孔子还乡祠修复扩建。金代,又立杏坛碑于大成殿之前。清道光元年,增建崇圣祠。[1] 中国各地都兴建有孔庙,唯独此处还乡祠与孔子渊源深厚。[3] 2008年6月16日,孔子还乡祠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河南省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据古书记载,孔子的祖先是宋国(今商丘)人,其祖居地为今商丘市夏邑县城北七公里王公楼村,孔子先祖多人均葬于夏邑。[1] 公元前680年,宋国发生内乱,孔子曾祖孔防叔为避乱而逃亡鲁国,孔子遂成为鲁人。[1] 根据《礼经》和《孔子家语》记载,孔子成年后曾多次回故里宋国考察殷礼,时常回祖籍夏邑祭祖省墓。[2] 据《夏邑县志》记载,孔子在“居宋”考察殷礼期间过此而祀祖省墓,把这个地方叫“还乡里”。后人思而立祠以祀之,因而取名“还乡祠”。[2] 历代每逢夏历的春秋两季,州、县地方官员和儒学师生都到此祭孔子还乡祠内供奉的孔子祖先塑像 祀。平日瞻仰“圣迹”的游人络绎不绝,是商丘夏邑当地著名的名胜古迹之一。只有还乡祠可以像孔庙那样,使用像皇宫一样的黄色琉璃瓦顶。[1] 据《夏邑县志》和古碑上记载,当初,还乡祠是一组具有东方建筑特色、气势庄严的古代建筑群,其建筑仿文庙之制,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左右两侧基本对称。该祠占地面积50亩,整个建筑曾有一壁、四门、一坛、两庑、碑林、两殿、一厅。张今吾老学者撰写的《孔子还乡祠》一文中有详细的介绍,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洪水泛滥,夏邑北临古黄河,很多次都是重灾区,加上战乱频繁,这些珍贵的东西很多都被毁掉了。[1] 文革十年浩劫,物是人非,还乡祠毁于“批林批孔”运动中。不过,它虽然在地面上基本消失了,可它的美好形象仍留在志书、古碑和人们的记忆中。曲阜孔庙的石碑记载:“孔子还乡祠遗址,在河南夏邑县,那里有弗父何以下几代子孙墓,孔子过宋曾经祭祖。”中国各地都兴建有孔庙,唯独此处还乡祠与孔子渊源深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