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阳县,是江苏省盐城市下辖县。位于江苏盐阜平原东部,北纬33°46′,东经120°15′;东临黄海、西接建湖、阜宁县、南邻亭湖区、大丰市,北部偏东隔苏北灌溉总渠、偏西隔射阳河与滨海县相望。
截止2011年底,射阳县辖13个镇、1个经济开发区(江苏省射阳经济开发区);拥有海岸线长103公里,总面积2776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面积占总面积的75.56%;总人口96.67万人(2012年末),GDP355亿元(2013年)。
射阳县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园林县城;“射阳大米”为中国地理标志产品,驰誉上海、苏南等地。
射阳县境大部分为明代以后逐步成陆。明清时,境内多为煎兴阳广场
盐地,隶属于两淮盐运使淮安分司,清乾隆元年(1736年)改隶泰州分司。清雍正九年(1731年)以前,今射阳河北,苏北灌溉总渠以南地区,属山阳县;今射阳河以南,西潮河以北地区属盐城县。雍正九年(1731年),阜宁建县后,潮通港以北地区,归阜宁县所辖;潮通港以南地区,归盐城县所辖,但均属淮安府统管。
民国五年(1916年)至民国二十年(1931年),北洋政府副总统、代总统冯国璋和清末状元张謇等人,先后在境内创立29个农、盐垦公司,隶属国民政府农商部,行政上先隶属于淮扬道,后隶属于国民党江苏省政府。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江苏省行政督察区第七区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隶属于江苏省第六行政区。
1942年4月,射阳县建立后,相继隶属于盐阜区行政公署、盐阜分区专员公署,苏皖边区第五和第十一分区;1949年3月,隶属于苏北盐城地区专员公署,江苏省盐城专员公署;1950年8月以后,先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地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苏北人民行政公署盐城专员公署、江苏省盐城地区革命委员会,盐城地区行政公署;1983年3月,实行市管县新体制后,隶属于江苏省盐城市人民政府。
射阳县位于江苏盐阜平原东部,地理坐标是:北纬33°46′,东经120°15′;东临黄海、西接建湖、阜宁县、南邻亭湖区、大丰市,北部偏东隔苏北灌溉总渠、偏西隔射阳河与滨海县相望。射阳县位置介于北纬33°23′~34°39′,东经119°55′~120°34′,总面积2776平方公里(包括省属农、盐场用地402平方公里,不包括海域),其中陆地面积2111.9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75.56%,海岸线长103公里。
地貌
射阳县属于里下河沿海垦区,地势平坦,射阳河穿越东西全境。在射阳河以南的地区为江苏中部海积平原,在射阳河以北地区属废黄河三角洲平原。以废黄河口基面为基点,地面高程在0.8米至2.2米之间,属于低平原区。全县境内地势略呈东高西低,南北高、中间低的状态。西潮河地区和利民河地区1.5米至2.3米,局部2.3米以上;运棉河地区1.2米至2米;射阳河以北地区1.5米至2.0米;海河地区1至1.5米;射阳河、新洋港沿岸低洼为0.8米至1.4米。县域陆地高程差在1.4米左右。从微地形看,由于在陆地形成过程中受河流及海潮作用的差异,形成局部小起伏。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