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安盟文联简介

家乡区县: 内蒙古扎赉特旗

      文艺创作的繁荣发展为兴安盟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社会进步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为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是培养了一大批文学艺术人才。经过二十年的发展,文联所属9个协会,有盟级会员864人,自治区级会员169人,国家级会员12人。他们在各条战线、各个岗位上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带动了兴安盟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一些文艺人才已成为尖子人才,在自治区内小有名气。二是推出了一批优秀作品。90年代以来,我盟作者创作的各类文学艺术作品开始在自治区获奖。尤其是近几年,我盟文艺创作成果显著。有6部小说诗歌集、5首歌曲、3部舞蹈作品、2部戏剧作品荣获自治区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有7部作品获自治区政府索龙嘎、萨日纳奖。在自治区举办的摄影、书法、美术作品展赛中,我盟作者频频获奖,获奖作品达百余幅,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文艺作品经常见著于自治区级、国家级刊物上。三是促进了对外文化交流。通过办展览、演出、交流文学刊物等形式,增强了对外文化交流。尤其是几次进京、进呼举办展览中蒙两国文化交流活动,宣传了一方文化、展示了一方风貌,扩大了地区知名度。四是繁荣发展了地方的文学艺术事业。兴安盟是1980年恢复建制的,基础差、底子薄,文艺人才十分匮乏。文联成立后,在各级党政领导的关怀重视下,文联各项事业得到了较好地发展,各个协会的成立,蒙汉文两种文学刊物的创办,既吸引、凝聚、团结了文艺爱好者,又给其提供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随着各项工作的深入开展,兴安盟的文学艺术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发展,队伍不断发展,人才不断涌现,活动丰富多彩文艺创作活跃,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兴安盟文联现有编制13人。机关内设科室为办公室、组联部。下设《兴安文学》编辑部和《阿拉腾兴安》编辑部。两个文学刊物始终以培养当地文学作者为己任,苦心经营,精心编辑,不断地发现新人,推出新作,已成为培养本地区文学作者不可缺少的园地。

      多年来,文联工作始终坚持党的文艺路线和方针政策,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本着为党的中心工作服务,出人才出作品,充分发挥各协会作用的宗旨,一方面我们努力办好汉文《兴安文学》、蒙文《阿拉腾兴安》,充分利用刊物的载体作用和特殊功能,宣传人民、鼓舞人民,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同时利用这一文学园地,培养文学作者,发现新人,推出新作,发展壮大文学创作队伍。

      另一方面,我们积极调动、发挥各协会的作用,通过开展各种活动,带活一支队伍,发展一支队伍,内聚队伍,外塑形象,展示自己,宣传社会,让各级领导、广大群众认识到文艺的特殊功能和协会活动的独特文化宣传魅力,即丰富了一方百姓的文化生活,又为经济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文化氛围。有影响的大型活动主要有120幅摄影艺术作品《兴安风采》在北京王府井摄影之窗展出,随后在山东荷泽市博物馆、呼和浩特市工人文化宫展出。“成吉思汗缄言”书法作品在呼市文化宫展出。以“请您了解兴安盟,请到兴安来作客”为主题的大型美术、书法、摄影、剪纸展览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全国蒙文期刊会议在乌兰浩特召开;内蒙古作协92年常务理事会、乌力吉主席作品集《日出之光》研讨会、全国大众摄影月赛评选等在乌兰浩特举行。2006年,庆祝自治区成立60周年书法、美术、摄影展。蒙古风景两国艺术作品展在解放纪念馆展出。2008年,“美丽兴安”中国艺术作品展在蒙古国首都乌兰巴托市国家美术展览馆展出。这些大型活动的开展,即宣传了兴安盟,提高了兴安盟的知名度,展示了兴安盟的文艺队伍。

       兴安盟文联从无到有,经过2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和其他兄弟盟市相比差距甚远,还有很多经验要学,很多工作要做。我们要按照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繁荣文艺创作把为人民提供优秀的精神产品作为自己的根本任务,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以建设民族文化大区为契机,借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东风,把各项工作做好。为繁荣社会主义文艺,为建设民族文化区,为兴安盟文学艺术事业的繁荣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1]

秀秀(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