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文章了,就关注陇西的更多了,才发现陇西有很多书院,而且建的也是相当早的,现在我们都在学院也是书院两个字已经很少被人们提起了。书院始为我国古代私人或官府创办的藏书之所,后发展成了讲习儒家经典、进行教育的机构。今天我们来看看陇西有哪些优秀的书院。
崇文书院
创建时间不详,据《洮岷边备道题名碑记》载:明宪宗成化四年(1468年),设置洮岷整饬边备道(道治巩昌)时,将崇文书院改设道署。由此推断,崇文书院最晚建于明朝初期。书院故址在今人所称的道署巷。明穆宗隆庆二年(1568年),洮岷兵备道移治岷州后改为分守陇右道署。清初道撤官裁,又恢复为书院。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王辅臣叛乱时被毁。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陇西知县杨本植在雄镇楼(即威远楼)南新县署重建崇文书院(明成化六年所建的贡院旧址),规模较旧书院更为宏阔。崇文书院后来废毁何时难以考证。
崇羲书院
明世宗嘉靖十四年(1535年),陕西巡按御史王书坤巡按陇右,对巩昌欲办书院之事大加赞赏,给当地官员讲:“巩昌经纬之地,宏敞雄壮,风气平而人多秀,人才间出。”办书院是为官者的责任。巡按登高博望,选定环以南山,可引清流的东园(即东关)建新书院。新书院参照白鹿(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嵩阳(河南嵩山嵩阳书院)、岳麓(湖南岳麓书院)的规制,由郡守袁士伟督工兴建,于次年六月竣工。巡按亲书“崇羲书院”四个大字(取伏羲孕美毓秀之所之意)。崇羲书院在当时建筑勘称一流:前门3楹,门内两侧为钜坊,正中为崇羲堂5楹,后为讲学堂3楹,两旁各建有廊房5楹,讲学堂后砖砌一拱桥,桥下流水潺潺。跨过桥,入尊经阁,穿堂夹两室各3楹,左右为号房三连,共8楹。逾5月,挑选临(临洮卫)巩(巩昌卫)和甘肃河西之才秀者数十人群聚其中,礼聘名儒讲学研习。该书院历经一百多年,于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毁于王辅臣叛乱。叛乱平息后,副将马山改建伏羲庙。
还有很多历史悠久的书院,后面会和大家一一分享。
微博 http://weibo.com/u/3142774801
博客http://blog.sina.com.cn/u/3142774801
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qitian___x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gansu/longxi.html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