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美水库位于海峡西岸中部、福建省四大江之一的晋江支流东溪中游南安市境内,是省水利厅管辖库容最大的水库,泉州市一座集防洪、供水、灌溉、发电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枢纽工程。
水库始建于1958年,期间曾两次下马。1967年初,水电部批准复工修建,1972年10月建成投产,其后曾于1978~1982年、1994~l997年分别进行加固和扩机扩蓄工程。水库枢纽工程由主坝、副坝、溢洪道、引水隧洞及水电站地下、地面厂房等组成;大坝按Ⅶ度地震设计,为粘土心墙土石混合坝,按防御百年一遇洪水设计 ,万年一遇洪水进行校核;水电站现三台机组装机容量6万Kw,年设计发电量1.32亿kw.h。
水库集雨面积1023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来水量14亿立方米,总库容6.55亿立方米。正常蓄水位96.48m高程,相应库容4.72亿立方米,具有近多年调节功能。
30多年来,山美水库为泉州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被誉为“泉州人民的生命库”和“泉州的生态调节器”。一方面是水库调度在枯水期每天向下游供水200~400万立方米,水库供水水质达Ⅱ类标准,保证400万人口生活生产和65万亩农田灌溉的用水需求,为保障泉州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水资源支撑;另一方面是承担防洪调度重要任务,调洪库容2.24亿立方米,汛期蓄水削峰错峰,保护下游200多万人口生命财产安全。
山美水库管理处系泉州市直属事业单位,水库建成投产后,曾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0周年无事故记录,先后获国家二级企业、水利部一级管理单位称号;水产品获省级《无公害产品证书》。
为净化流入山美水库的原水,保障饮用水源安全,我市将于今明两年开展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工作。
山美水库是泉州市重要饮用水水源,其水质优劣不仅关系下游几百万人民群众的饮水安全,而且关系到泉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位于山美水库入库河口至桃溪与湖洋溪交汇处区域及库区周边地区,共包括6项工程,即前置库工程、桃溪水体原位净化工程、库周农田径流污染控制工程、库周生活污水处理系统、生态重建与景观建设工程、亲水岸坡工程,工程建设总投资约3760万元。
日前召开的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项目可行性研究审查会上,专家组认为,根据《山美水库流域水源地水污染防治规划》,项目可研报告推荐的山美水库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试点的技术路线基本可行。
山美水库工程投入运行后,收到灌溉、防洪、发电和综合经营效益。 工程原设计灌溉用水量6.5亿立方米,灌溉面积61.67万亩。核定灌溉面积为65万亩,其中晋江县(含今石狮市)42万亩、惠安县12万亩、鲤城区6万亩、南安县5万亩,至1990年配套灌溉48万亩。灌溉效益显著,灌区农作物单产逐年增长。灌区建成后,农作物单位面积年平均增产144.5公斤,水利灌溉效益每亩年增产28.9公斤,灌区年增产13872吨。
工程供给泉州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用水流量2.44立方米/秒,年用水量0.77亿立方米。
工程原设计防洪效益是确保南安县码头、梅山、洪濑、康美等沿岸3万亩耕地和洪濑镇20年一遇洪水不成灾,对晋江下游防洪堤通过削减洪峰流量和错峰调度,减轻洪峰压力,提高抗洪能力。1985年6月第4号台风期间,上游降雨量234毫米,入库洪峰流量1287立方米/秒,水库水位由81.25米上升至91.22米,拦洪1.43亿立方米,没有溢洪。1990年第9号台风期间,7月30日至8月5日,库区平均降雨量506.9毫米,入库洪峰流量2380立方米/秒,洪量达3.37亿立方米,接近20年一遇,库水位由94.16米升至96.88米,最大下泄流量1230立方米/秒。
1973~1990年,水库发电用水量148.8亿立方米,排洪约32.4亿立方米。水库养鱼水面19620亩,年年放养,累计捕鱼17.5万公斤;库区山地3510亩,全部植美洲松等林木,种荔枝、龙眼、杨梅等果木1万多株(430亩),种茶树65亩,年收茶叶3000公斤。
泉州市南安市专题链接:http://www.wutongzi.com/kan/fujian/quanzhou_nanan.html
个人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killa7
个人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173698120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