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湖民俗——乐善好施

家乡区县: 盐城市建湖县

早在1987年,县城湖中小学五年级学生颜海霞(后升入建湖县第二中学),将父母给自己的1.6元压岁钱寄往第十一届亚运会组委会,成为北京亚运会捐款第一人。
1991年、2003年境内发生洪涝灾害,2005年境内发生“4·20”龙卷风灾害,以及1998年南方洪灾、2008年南方严重冰雪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灾害等,县内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纷纷自觉自愿慷慨解囊、捐款捐物、无私援助,还有人自发去做志愿者。
90年代,机关事业单位的干部职工在年初或年底捐款,支持县政府为民办实事。许多企业负责人捐款捐物支持兴办敬老院、慰问孤寡老人、发展教育事业、修桥铺路等。
建湖籍上海退休高级警官程立斌为家乡修建10座“三农桥”,被评为2004年度全市“十佳文明新事”。
庆丰镇戴有洪祖孙三代40多年来,义务修桥20多座,铺路近15千米。其子戴功琪、戴功富打工致富不忘回报家乡,每年接纳家乡劳动力近千人到山东打工,人均年收入增加2000多元。他们先后12次捐助家乡公益事业,数十次捐助特困乡邻和亲戚朋友,累计花去70多万元。儿媳孙凤英、吴广美多次出钱帮公公修桥铺路。孙女、孙子把自己的压岁钱、零花钱捐给“希望工程”,资助经济困难的同学,被学校评为“三好学生”。他家的先进事迹先后被《盐阜大众报》、《中国老年报》、《农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10多家新闻媒体报道,2005年获建湖县、盐城市“十佳文明新事”奖,并获省第九届“新人新事提名奖”。
交通系统职工曹翠花婚前主动领养两个刚刚失去母亲的幼儿(分别为3岁、7个月),直到他们成家立业。婚后不久,又将父亲过世、母亲改嫁的中学生王某接到家里吃住,并资助该生读完高中、大学、研究生,直至工作。1991年起,她为县内敬老院400多位老人每人做了一双合脚的布鞋,还为33名外地求助人员做过布鞋。长期服侍多病的公婆,从无怨言。其事迹被评为盐城市“十佳文明新事”,她被评为江苏省“百名孝星”之一。

徐标(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