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贤之道---筑台而师之

家乡区县: 保定市定兴县

郭隗(约前351一前297) 战国中期燕国(今保定满城县)人,燕国大臣、贤者。燕王哙七年(前314),齐宣王攻破燕国,哙被杀。赵武灵王闻燕国内乱,将燕王哙的庶子职从韩国送回燕国。燕昭王元年(前311),职被燕人拥立为王,称燕昭王。昭王为报齐灭燕之仇,并复兴燕国,拜访郭隗,求计问策。郭隗以古人千金买骨为例,使昭王广纳社会贤才,建筑“黄金台”,昭王并尊郭隗为师。此举天下震动,各国贤士争相奔赴燕国,著名的有魏国的乐毅、齐国的邹衍、赵国的剧辛。昭王在郭隗的辅佐下,礼贤下士与百姓同甘共苦,使燕国日渐富强。昭王拜乐毅为上将军,联合诸国共同伐齐,连破70余城。史谓“昭王中兴”。郭隗逝后,后人于满城郭村建祠树碑。清康熙四十六年(1707)重修,碑上刻有“周燕昭王贤士郭隗先生故里”。

【黄金台】《战国策·燕策一》:“于是昭王为(郭)隗筑宫而师之,乐毅自魏往,邹衍自齐往,剧辛自赵往,士争凑燕。”O此事参见器用部·珍宝“死骨千金”。《战国策》原文系“筑宫”,至孔融《论盛孝章书》始有“筑台”之说。指招贤之所。唐李白《南奔书怀》:“侍笔黄金台,传觞青玉案。”
  古代燕昭王黄金台招贤,便是最著名的例子。
  《战国策•燕策一》记载:燕国国君燕昭王(公元前311-前279年)一心想招揽人才,而更多的人认为燕昭王仅仅是叶公好龙,不是真的求贤若渴。于是,燕昭王始终寻觅不到治国安邦的英才,整天闷闷不乐的。
  后来有个智者郭隗给燕昭王讲述了一个故事,大意是:有一国君愿意出千两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然而时间过去了三年,始终没有买到,又过去了三个月,好不容易发现了一匹千里马,当国君派手下带着大量黄金去购买千里马的时候,马已经死了。可被派出去买马的人却用五百两黄金买来一匹死了的千里马。国君生气地说:“我要的是活马,你怎么花这么多钱弄一匹死马来呢?”
  国君的手下说:“你舍得花五百两黄金买死马,更何况活马呢?我们这一举动必然会引来天下人为你提供活马。”果然,没过几天,就有人送来了三匹千里马。
  郭隗又说:“你要招揽人才,首先要从招纳我郭隗开始,像我郭隗这种才疏学浅的人都能被国君采用,那些比我本事更强的人,必然会闻风千里迢迢赶来。”
  燕昭王采纳了郭槐的建议,拜郭槐为师,为他建造了宫殿,后来没多久就引发了“士争凑燕”的局面。投奔而来的有魏国的军事家乐毅,有齐国的阴阳家邹衍,还有赵国的游说家剧辛等等。落后的燕国一下子便人才济济了。从此以后一个内乱外祸、满目疮痍的弱国,逐渐成为一个富裕兴旺的强国。接着,燕昭王又兴兵报仇,将齐国打得只剩下两个小城。

 

JeanV丶(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