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湖南安全学院大三的学生张京雅,我的家乡在湖南郴州安仁,老家地处神奇的绿洲,那山青水秀,民风纯朴,眼中的老家就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我是在山里长大的,上山是小时候最快乐的事情。山里的孩子,个个都会钻林子、爬树、掏鸟窝、摘野果,打小就知道在山上找野果当零食,每次上山篮筐和衣兜都塞得满满的,那会满载而归心里特有成就感。
农村的孩子童年里应该有很多有关野果的记忆,当我们长大,是否也时常忆起,看看下面的图片,相信会让你想起很多美好的童年往事。
“水粒泡”小时经常吃到,现在很少见到了......
学名:覆盆子茅莓,蔷薇科。别名:天青地白草、红梅消、三月泡。可生吃,夏秋时山上很多,味酸甜。这个绝对比草莓好吃,摘的时候容易刺到手。我们把他叫做四哩泡。
覆盆子,蔷薇科悬钩子属落叶灌木,高2-3m,果实味道酸甜,植株的枝干上长有倒钩刺。花两性,单生于短枝的顶端,花萼5,白色,卵状长圆形,萼裂片两面有短柔毛。聚合果球形,红色,下垂,密生灰白色柔毛,着生在凸起的花托上。花期3-4月,果期5-8月。 “覆盆子”有很多别名:黑刺莓、小托盘、刺毛、花蜜托盘、山泡、饽饽头等。这些别名比较好理解,因为覆盆子果实形状类似草莓,成熟后呈紫黑色,浆果着生在花托上,周边密生柔毛。倒是“覆盆子”本身这个名称怪怪的,让人难以猜测其本义。有些书上解释说,吃完“覆盆子”后的小便可以把尿盆打翻,这就有点搞笑了。
在方言中,越是怪异的字词越是好判断,一定是注音字。“覆盆子”又称为马连果、马灵果、公饭、翁扭、种田泡,这些都是难以解释的,它们与“覆盆子”一样,也是注音字。 覆,fù,古无轻唇音,古音读若布、铺。但是,布、铺还不是“覆”的上古音,“覆”上古音读若答、跺。覆者,盖也,将东西覆盖上,方言称为答上、跺上、洞上。覆盖、覆亡、覆辙、覆没、覆灭,“覆”都是这些叠词后面字的注音,上古音读若答、跺。
盆,pén,上古音读若洞、豆。“盆”的读音来源于“洞”,因为“盆”指中央凹入类似洞口的东西,比如脸盆、盆地、骨盆。《说文》盎也,盎上古音读若荡、洞。
据此推知,“覆盆”是个叠词,两个字读音是一样的,上古音读若“豆豆”,表示“覆盆子”的果实是圆形的,因为“圆”上古音也读若“豆”。我们可以将“豆豆”理解为蛋蛋,“覆盆子”别称为山泡、种田泡就是这个意思,因为“豆豆”就是“泡泡”。当然,“豆豆”“蛋蛋”“泡泡”都不可能是“覆盆”的本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