陇南特产——黑木耳

家乡区县: 甘肃省两当县

     黑木耳是人们喜食用的山珍美味,在鸡、鸭、鱼、肉各种烹炒煨炖中,均为重要配料,风味香醇可口,因而备受珍视。

    木耳是一种珍贵的特产食用菌,因其形态奇妙,风味特别,别名很多。生于腐木上,形似人耳,故名“木耳”,丛生于木棒上,如蛾蝶玉立,又名“木蛾”;重瓣如浮云,镶嵌于树上,又称“云耳”。按季节不同,产于初春者叫“雪耳”,产于清明之后者称“春耳”,夏秋之间所产曰“伏耳”,深秋后则称“秋耳”。

 按其种类,通常分为“毛木耳”和“光木耳”两种。背面有白绒毛称“毛木耳”,两面光滑者为“光木耳”。

     木耳为担子菌纲木耳科真菌的子实体,生长于青、柞、橡、栗、榆、槐、桑等坚质树木的腐朽干枯树干之上。营养成分极为丰富,每百克黑木耳含蛋白质10.6克、碳水化合物65克,脂肪0.2克、粗纤维7克、铁185毫克、钙375毫克、磷201毫克。还含有维生素B1、B2、C和胡萝卜素等。所以经济价值很高,在世界各地需求量很大。

     木耳既是美味山珍,又是良药。李时珍《本草纲目》载:“木耳生于朽木之上,性甘平,主治益气不饥,轻身强志”,并有治痔疮、血痢下血等作用。近代医学认为,木耳有滋养益胃、安神润燥、活血祛瘀之功效,主治病症有血瘕积聚、崩中漏下、痔疮出血、血痢便血、高血压、动脉硬化等中老年疾病和各种慢性疾病等等,特别是具有防治心血管疾病的功效。木耳曾被确定为我国纺织工人、高空作业人员和海防战士的保健食品。

    地处南秦岭山地的康县,气候温暖而多雨,森林资源特别是生长木耳的红青树漫山遍野,是黑木耳生产的理想地区,有着生产木耳的悠久历史,为全国木耳生产基地县之一。70年代以来,陇南推广了人工点菌新技术,使黑木耳由野生发展为人工栽培。隆冬季节,耳农将生长了五、六年的青树条砍成1至2米长的耳棒,运到耳场,点上耳菌,然后把耳棒铺在潮湿处。入夏后,耳菌萌发,就把耳棒排成耳架,日晒雨淋,开始产耳。目前,陇南黑木耳产区的康县,武都、两当、徽县,文县等县(区)有耳林40多万亩,年产黑木耳35万公斤。
      康县木耳久负盛名。过去每到夏季,津、沪、川、陕等地的商人就络绎不绝来康县收购贩运木耳。康县黑木耳因生长条件优越,朵面乌黑光润,背面呈褐色,形大肉厚,质轻柔软,气味清香,滑而带爽,而获甘肃省优质产品证书,在省内外市场—直为紧俏商品。

杨妙春(2015-10-2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