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礼仪文化

家乡区县: 包头市东河区

待客礼仪
    献哈达:哈达是蒙古族日常行礼中不可缺少的物品。献哈达是蒙古族牧民迎送客人和日常交往中使用的礼节。献哈达时,主人张开双手捧着哈达,吟唱吉祥如意的祝词或赞词,渲染敬重的气氛,同时将哈达的折叠口向着接受哈达的宾客。宾客要站起身面向献哈达者,集中精力听祝词和接受敬酒。接受哈达时,宾客应微向前躬身,献哈达者将哈达挂于宾客颈上。宾客应双手合掌于胸前,向献哈达者表示谢意。
    敬茶:到牧民家做客或在旅游点上,主人或服务小姐首先会给宾客敬上一碗奶茶。宾客要微欠起身用双手或右手去接,千万不要用左手去接,否则会被认为是不懂礼节。主人或服务小姐斟茶时,宾客若不想要茶,请用碗边轻轻把勺或壶嘴一碰,主人便即刻会明白宾客的用意。
敬酒:斟酒敬客,是蒙古族待客的传统方式。他们认为美酒是食品之精华,五谷之结晶,拿出最珍贵的食品敬献,是表达草原牧人对客人的敬重和爱戴。通常主人是将美酒斟在银碗、金杯或牛角杯中,托在长长的哈达之上,唱起动人的蒙古族传统的敬酒歌,客人若是推让不喝酒,就会被认为是对主人瞧不起,不愿以诚相待。宾客应随即接住酒,接酒后用无名指蘸酒向天、地、火炉方向点一下,以示敬奉天、地、火神。不会喝酒也不要勉强,可沾唇示意,表示接受了主人纯洁的情谊。
    待客:蒙古族自古以来以性情直爽、热情好客著称。对家中来客,不管常客还是陌生人,都满腔热忱。首先献上香气沁人的奶茶,端出一盘盘洁白的奶皮、奶酪。饮过奶茶,主人会敬上醇美的奶酒,盛夏时节还会请客人喝马奶酒。有些地区用手扒肉招待客人,还有一定的规矩。例如用一条琵琶骨肉配四条长肋骨肉进餐;牛肉则以一根脊椎骨肉配半节肋骨及一段肥肠敬客。姑娘出嫁前或是出嫁后回娘家都以羊胸脯肉相待,羊的小腿骨、下巴颏、脖子肉都是给晚辈和孩子吃的。接待尊贵的客人或是喜庆之日则摆全羊席。
    尊老爱幼:蒙古人长幼有序,敬老爱幼。到蒙古包牧民家做客,见到老人要问安。不在老人面前通过,不坐其上位,未经允许不要与老人并排而坐。称呼老人要称“您”,不许以“你”相称或直呼其名。见到牧民孩子不要大声斥责,更不能打孩子。不要当着家人的面说孩子生理上的缺陷。对孩子和善、亲切,被认为是对家长的尊重。
    唱歌:蒙古民族的劝酒往往通过情真意切的歌唱表达出来,唱歌与劝酒是同时进行的,往往一人主唱之后,大家举杯合唱,然后大家一起干杯,如此数遍,酒意酣畅。歌唱有礼仪性的,也有即兴尽兴的,有一人或数人的,也有合唱的,其歌唱往往痛快淋漓,通宵达旦。
送鼻烟壶:鼻烟壶是蒙古族爱不释手的一种器物。客人走进蒙古包,殷勤的主人就会热情的向客人递鼻烟壶,以表示敬意和友好。客人接到鼻烟壶,应放到鼻下闻一闻,然后如礼以答。这样做能使双方的感情得到及时交流,很快消除彼此间的生疏冷漠之感。递鼻烟壶时,还有一些讲究,同辈见面要用右手递壶,并互相交换;长辈与晚辈相见,长辈只欠一下身子用右手递给对主即可,晚辈则需跪下用双手把鼻烟壶接到手中。蒙古族视鼻烟壶为珍宝,常作为收藏品妥善保存。其珍贵之处在于制作鼻烟壶的原料选用的是金、银、铜、琥珀,玛瑙、翡翠等。鼻烟壶上的图案有的在外面,有的在里边(内画),图案均绚丽多彩、意境高雅、气韵生动、浑厚质朴、神形兼备、气魄宏大,其刻划的画面有飞龙奔马、千鸟百兽、摔跤射箭、山水风景等。
年俗礼仪
    蒙古族过春节分“送旧”和“迎新”。送旧是腊月二十三清洁卫生打扫家,到傍晚要“祭火”。“祭火”忌用红筷子而用白色或黑色的,因为蒙古族都认为“火”代表着一个家族的传宗接代、兴旺。烧完祭品后,全家进餐。有的把祭品的剩余送给附近亲戚吃。“祭火”的时辰为傍晚黄昏时,上祭品时,男人在前,女人在后叩拜。在古代,有钱人还专请喇嘛祭火。

    腊月二十三以后,就准备过春节。有关衣食住各方面的事,如炸油果子,油食花样繁多,尤其供佛之品要讲美观。其次是包饺子。年三十是最热闹的一天,全家换新装,上午要上供祭佛,在佛柜供台上摆上各种奶食、油食,摆成小塔型,上边插上特制的金银花。还用十二个小铜盅倒满白水,一天换一次水,然后点上长明灯。同时,开始由对联(与汉族同,只是写蒙文)。晚上,备好饭菜后,在院外找一平地,铺好新毡,摆上酒、菜、肉,开始祭祖先。长辈嘴里念着高祖、曾祖的名字,把酒一盅又一盅地撒在地上,撒向天空。祭完祖先后,全家上席,晚辈敬酒给长辈送旧岁。这天,全家不论男女老幼,玩什么都可以。在牧区,男人下蒙古象棋,女人、娃娃玩“羊拐”,蒙语叫“沙”,一直玩到天明。初一凌晨,摆好饭菜上度给老人长辈敬酒,敬酒时要跪拜,男人双膝下跪,头往下低时双手向上下摆动。这时,长辈祝福你长命百岁,终身幸福等。未婚女子与男人一样叩拜,而已婚女人则右膝下跪,左膝半跪,右手在面额右侧上下摆动。新媳妇则须唱歌。初一不分男女相见第一名话是问:“新年好”、“过年好”,而不说“见面发财”之类的话。给亲戚拜年时,每人带蓝色哈达和酒。到亲戚家,先到佛堂或者供佛像之处,给佛像叩头,然后用自备的酒敬长辈。向长辈敬酒时,敬者必须戴帽子。长辈兄长向你敬酒,必须站起来等;而且喝完才算有礼貌,如不喝者可回敬。如今拜年时,已改为握手等新习俗了。
婚俗礼仪
    蒙古族婚礼隆重而又独特,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本民族独特的婚俗礼仪,充分体现了这个古老民族勤劳勇敢和能歌善舞的民族风格。由于蒙古族居住分散,分布广阔,各地婚俗既有共同点,也有相异之处。比较有代表性的地方婚俗礼仪有:鄂尔多斯婚礼、巴林婚礼、察哈尔婚礼、乌珠穆沁婚礼、科尔沁婚礼、阿拉善婚礼等。

蒙古族禁忌
    蒙古民族的禁忌也是他们的风俗习惯之一,了解蒙古族的禁忌习俗是尊重蒙古民族的重要方式。
    在草原上前往别人家做客时,见到蒙古包要骑马慢行。客人若从南面进包,要从西南绕到马桩跟前下马;若从西北下马,则要从西南绕到毡包门口;妇女则要从东南绕到东北下马,但不能从正南和正东下马。遇贵客临门,全家人要出迎。
    进入蒙古包前要把马靴放在门外。入包时,不能踩门槛。进包后坐在包边。离包时走原路。告别主人时,主人返回蒙古包后,再上车或上马。
    主人献茶,客人应欠身用双手去接。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方。如包里有病人,门外右侧则缚一条绳子,绳子的一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不能用烟袋或手指指人,不能在火盆上烤脚,蒙古族忌讳坐在蒙古包的西北角。蒙古族妇女坐月子,满月前不能进家串门,他们在门口做的标记是:生男孩的,门的右边挂着由哈达或棉布包裹的树枝(似弓箭)。倘是女孩,门的左边挂的是红布。严禁客人打骂狗。对拴有红布的牲畜,绝对禁止使用。参观宗教仪式时应注意:不要鲁莽介入;参观时不妄加评论,不喧哗;不模仿;不吸烟,不走动。
    客人起行之际,坐在西面的客人,沿毡包西侧往出走;东面的客人则提着袍襟,从火撑东面出门,不能扫着水桶、牛粪箱子等物。客人若是贵宾或长者,主人还要先行为其撩门帘,并要将其送到马桩前或更远。而客人离开也要缓缓而行。主妇还要向远行客人的背影献洒鲜奶,以祈福平安返回。
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对增进民族间的相互了解、加深友谊,是必不可少的。

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http://abc.wm23.com/HomLee
刘宏利微博:http://weibo.com/u/2941247167/home?topnav=1&wvr=5
刘宏利腾讯微博:http://t.qq.com/LEEHOMlove64
刘宏利家乡主页:http://www.wutongzi.com/kan/neimenggu/donghe.html
刘宏利人人网:http://www.renren.com/599201609/profile
刘宏利新浪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941247167
刘宏利360百科:http://baike.so.com/uc/
刘宏利搜搜百科:http://baike.sogou.com/myHome.htm
刘宏利百度百科:http://www.baidu.com/p/刘宏利百科?from=wk
刘宏利互动百科:http://i.baike.com/home.do
梧桐子专题网址:http://www.wutongzi.com/

 

WL(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