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尽管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苹果市场销售低迷,但大连市金州区“三十里堡苹果”却十分走俏,而且卖价越来越高。“三十里堡苹果”何以经久不衰,其“秘诀”在于坚持打造品牌,不断提高苹果品质。
三十里堡独特的地理位置和特殊的果树管理办法,造就了闻名遐迩的“三十里堡苹果”。这里的小气候和土壤结构独特,十分适宜苹果的生长,加上果农上百年来积累下来的栽植技术与管理方法,使得这里生产的苹果个儿大、色泽鲜艳、皮薄、肉脆、酸甜度适合,三十里堡苹果以产量高、口感好著称于世,曾获得许多殊荣:国营农场“九园”苹果,最高单产2715斤,创世界苹果单株产量最高纪录,原国家副主席王震为此树题词:“苹果之王,世界冠军”;老爷庙村生产的苹果亩产高达73吨,联合国粮农组织官员周起应博士专程到老爷庙村,对此给予高度评价;在大连市举办的苹果大奖赛中,三十里堡获得主栽品种第一名;在大连市金州区举办的苹果大奖赛中,三十里堡苹果获得“国王奖”,其中最大的苹果重:“富士”重481克、“印度”重472克、“红玉”重471克。在计划经济年代,“三十里堡苹果”作为出口产品,为国家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周恩来总理为此颁发“农村社会主义建设先进集体”光荣称号。改革开放后,李鹏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相继到三十里堡考察苹果生产情况,并对三十里堡苹果大加赞赏。近几年,国家、省、市领导纷纷到三十里堡进行专题调研,对三十里堡苹果也给予高度评价。
利用“品牌”打造新的“品牌”,是解决发展问题的关键。从上世纪90年代起,三十里堡街道就不断加大对苹果生产的投入力度,加快苹果更新换代步伐。他们从调整产业结构入手,使苹果生产逐步形成了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苹果与其他农作物的比例逐年递增,截至2007年底,苹果树栽植面积达15,933亩、苹果总产量达13,720吨,苹果已成了该街道农业生产中的主导产业。为研发和引进新品种,不断创新品牌,红果村农民,经过多年的潜心研究,培育出了新品种苹果,被国家商标局注册为“福玉”牌苹果;国营农场“九园”果园里的套袋苹果,已成了三十里堡苹果品牌中的标志性品牌,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远销俄罗斯、乌克兰以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仅十多年时间里先后引进红玉、元帅、金冠、甜香蕉、鸡冠、新红玉、红国光、旱金冠、长富2号等200余个品种。特别是新近引进的富士、津轻、嘎拉等已形成规模;去年引进的弘前、山沙、红光等新品种长势良好,即将取代老品种。同时,他们注重发展无污染绿色苹果,从上世纪90年代起在全省率先实行苹果套袋,每年苹果套袋上百万个,2008年全年套袋达到200万个。
为了发挥“名牌效应”,该街道在工商部门申请注册了“三十里堡苹果”和“三十里堡九园苹果”品牌,并借助先进的广告策划和形象设计,对上述品牌进行了全方位包装,设计制作了具有鲜明特色的品牌标志。该街道还注重发挥水果中介服务机构的桥梁与纽带作用,借助“名牌”搞好对外宣传,提高了三十里堡苹果的知名度。大连市金州区工商等部门还加强市场监管,在收果季节,组织专人到水果市场查看,发现冒牌苹果,通过行政和法律手段进行了严肃处理,有效维护了三十里堡苹果品牌和果农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农民增收。http://www.wm23.cn/xiayuanying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