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泰县鼓鸣岩

家乡区县: 福建省长泰县

鼓鸣山雄踞于岩溪镇湖珠村境内北麓与枋洋镇径仑村交接,这里群峰叠嶂,有万余亩常绿阔叶林,林海莽莽,树种繁多,生态环境良好。森林,峡谷,岩洞,奇石,清泉,古寺,古村,引人入胜,美不胜收。鼓鸣山的历史悠久,因山洞发出鼓声,故名鼓鸣山,宋朝的《舆地广记》、《舆地纪胜》,以及明朝的《闽书》等史籍都记载了鼓鸣山的形胜。鼓鸣山的顶峰是个突起的山包,人称大尖。在大尖下方的不远处,有岩寺遗址,人称旧岩地。这岩寺就是唐元和三年(808年)所建的鼓鸣岩。据明《闽书》载:“唐元和二年秋,不雨弥月。乡民郑无善率众告祷,锣鼓声四起,云物油然,霖雨十日,时以有岁。众赴南安县,上其事于朝。三年,敕山为鼓鸣,封其神为威泽王,建祠祀之。”鼓鸣岩及威泽王因得朝廷敕名而声名远闻,远近来此朝拜者甚众。后来,因山高林密路难行,岩寺附近的村落居民也迁徒他处,到鼓鸣岩的香客很不方便。因此,人们在山的南麓及北麓分别建了鼓鸣岩,同样供奉威泽王。北麓鼓鸣岩位于枋洋镇径仑村附近,岩寺座南朝北,面向枋洋小盆地,寺占地面积约200平方米,坐西向东,由门厅、正殿组成。正殿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于岩寺前眺望,田野果林、阡陌溪流、村落集镇,尽收眼底。岩寺分为前后殿两进,构筑、装饰古朴精美。岩寺有两处奇景,常令游客好奇与不解。一是右侧的寺墙建在一块岩石上。这块岩石很大,一半于墙外,一半于墙内,墙内部位占据着岩寺右通廊和天井的一角。当年寺址为啥要这样择定呢?至今仍是一个谜。由此也成了鼓鸣岩的显著特色。二是天井中生长着一株枝叶茂盛的木本花,高约1.5米,叶冠约2米,花木的叶片黛绿,四季都盛开着白色的小花,并散发着淡淡的香味。当地人称之为“王母花”。岩寺后有股清泉,泉水常涌不息,水质清淳甘美,人们誉之为青龙天泉。

冬虫夏草(2014-05-17)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