菠萝又称为凤梨,原产于美洲热带的巴西,16世纪中期由葡萄牙的传教士带到澳门,然后引进到广东各地,后在广西、福建、台湾等省栽种,经过长期的选育,陆续生产了许多品种。菠萝在我国已有400多年的栽培历史了。盛产于中山市神湾镇的菠萝,带动了神湾水果工业。名副其实,名为“神湾菠萝”。神湾背山面海,雨水充沛,土地肥沃,特别适宜菠萝的生长。经过长期选种培育,现在神湾菠萝,一般每个重0.5公斤左右,色泽金黄,皮薄肉厚,更难得的是肉细爽脆无渣,甜蜜清香而无酸味,齿颊留香,经久不散。神湾菠萝“神湾”特色品牌,已获得广东省无公害产品、国家绿色食品A级称号。早在上世纪,神湾菠萝已畅销省港澳,甚至远销东南亚至今。
神湾菠萝特点:
一、体积小,常规单个神湾菠萝大约重量500克,很少重量会超过750克。
二、神湾菠萝外表皮钉中心坟起,四周略低,脉络分名;
三、菠萝开关略圆,表面手感粗糙,向上打花处(称为顶)较平;
四、外表墨绿色而内心实,菠萝已经变黄,成熟可食用;
五、内在优点:香,蜜而不酸,爽脆,无渣,芯也可食,食后不觉麻口。
历史:
神湾的历史暂无史籍可查。据笔者所知,在20年代以前,归国华侨陈香谷与其族人陈宝珊曾在铁炉山南麓经营过一个果园,当时称为山埔果园,主要种植荔枝,但亦种少许菠萝。神湾菠萝有两种,一种果大而食后觉得麻口的,称为旧品种,山埔果园种的是旧种,现已绝灭。另一种是果小但食后不麻口,称为新种,现在所说的神湾菠萝就是新种菠萝。据说新种菠萝的种苗是归国华侨李国汉由国外带返。
在20年代,陈香谷与李国汉合伙,另一归国华侨李灿则与其族人李昌合伙,在丫髻山南麓老村肚背,各辟山地十余亩,种植新种菠萝,从此开了菠萝专业户的先河。
到了30年代,专业户渐多,所收菠萝,很少在当地出售,而是打成包装,托石岐澳门渡运到澳门交果栏批发。一般贫下中,苦于缺少土地,很难染指。种菠萝要在秋冬之交下种幼苗,到第三年夏季才会有收成,投资期长,也非一般贫下中农所能负担。解放前的菠萝专业户多为地主富农弄所垄断。
土改后几年,神湾来了一位正确贯彻党的政策的领导者,他认为菠萝是神湾的传统特产,应予恢复生产,领导拍板,群众紧跟,全社种植菠萝达到一千多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