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子一罐红辣酱在桐乡5块钱左右就能买到,配馄饨煎饺小笼包简直好吃到哭!!!
购买地址:https://item.taobao.com/item.htm?spm=a230r.1.14.16.YWzEEi&id=37643666880&ns=1&abbucket=12#detail
桐乡辣酱距今已有三百多年历史了。它具有鲜、辣、香、糯、甜五大特点。据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在江浙一带尝到桐乡辣酱后,赞不绝口,声称此酱是江南一绝,并亲自定为“进京贡品”。
早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桐乡辣酱在江浙一带十分受欢迎,往往都要提前“预购”。当时国营的桐乡酿造厂生意很好,生产的“梧桐牌”桐乡辣酱家喻户晓,许多上海人要到桐乡乌镇购买,走亲戚要专门带上几瓶辣酱送人。
“这种经天然日晒制作成的酱,所需的周期长、花费的成本高,但能保留下浓郁的桐乡辣酱风味,而且绝对是无添加剂的绿色食品。制出的酱放个一两年完全没问题。”钱利荣说,现在坚持用日晒这种传统工艺来制作桐乡辣酱的,在本地只有他一家了。
钱利荣从1991年开始制酱,刚开始三五年生意极好,产品供不应求,来自苏州、湖州、杭州、嘉兴等地几十个客户都需要提早预订,每个月多的时候能卖出2吨多。如今一年的产量恐怕还不到10吨,而且原料和人工涨价等多种原因压榨了利润空间,几乎无法维持。
桐乡辣酱销路的转折点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桐乡酿造厂从国营改制后。老百姓逐渐发现,过去熟悉的“梧桐牌”辣酱在市场上仿佛销声匿迹。现为桐乡酿造有限公司的员工平娟如证实说,企业改制后就已卖掉了制作辣酱的设备,不再生产“梧桐牌”辣酱了。
“恶性价格竞争是致命伤。”钱利荣说,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酿造厂“一厂独大”的局面开始被打破,厂区周围一下子开了好几家制酱小厂。这些厂普遍规模小,制酱工艺也相对较差,单用“价格战”来招徕生意,导致恶性循环,让酿造厂的处境越来越艰难。
桐乡酿造厂停产之后,钱利荣马上将酿造厂原车间主任桥掌泉请来,获得了正牌桐乡辣酱的全部生产工艺,并注册“蚕叶”牌商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