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宁旅游景点

家乡区县: 甘肃省静宁县

     一.成纪古城

      成纪为静宁古地名。相传,华夏“人文初祖”伏羲孕一纪(十二年)而后成,故古人把伏羲诞生地称为“成纪”。伏羲立足成纪故里,放眼黄河上下,画八卦,释民疑,创国家,定官制,正姓氏,立嫁娶,制俪皮,作网罟,兴音乐,推甲历,开拓了华夏文明.伏羲大殿内塑有伏羲青铜圣像,顶绘《河图》等彩画,壁刻伏羲圣迹图,陈列九鼎八簋等礼器,是海内外华人怀古祭祖的圣地。为了弘扬成纪文化,促进静宁县两个文明建设协调发展,县上在反复论证、集思广益的基础上,1996年决定在县城中心修建融怀古祭祖、文化娱乐、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成纪文化城,并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主任的成纪文化城建设委员会,邀请中国著名工程设计大师任震英和高级建筑师左国保等专家,设计了成纪文化城建设规划方案。整个建筑为秦汉建筑风格,气势宏伟,古朴典雅。总面积66亩,建筑面积10.8万平方米。现已建成了“五馆三局”(伏羲纪念馆、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化局、旅游局、档案局)等主要建筑物,完成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

      二.界石铺红军长征纪念馆

      位于静宁县西北,曾是红军长征途经静宁,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宿营过的地方。纪念馆占地面积2384平方米,建筑面积27平方米2,房屋14间,红军楼建筑面积106平方米,存览图片资料40余件,复原实物16件,其中包括老红军谢志道为纪念馆赠送的“平型关大捷地图”、“红军皮包”等实物。依据当地群众回忆,在毛主席旧居院内仿塑毛度席骑过的白马1樽,并陈列有马棚、马槽、水井、石磨等实物。纪念馆展室陈列有中央领导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王稼祥、张闻天、博古等长征时的原始照片及肖华同志长征时途经界石铺用过的办公桌。在毛泽东过界石铺住宿过的旧居室内,陈列有椅子、铜灯、电话机、炕桌、长条桌、火盆、脸盆等实物。警卫陈昌奉室内陈列有房东家的旧布机、纺线机、古梳装台、小圆凳、椅子等实物。厨房室内陈列有水桶、案板、铁锅等餐具。

     三.五台山

     位于静宁县城南 1.5公里 处,原为翠屏山西峰,因山势五叠而得名。 五台山自宋元在山麓 "湫池"旁始建乱石神庙起,先后建有真武庙、药王洞、文昌阁、子孙宫、香山洞、磨针洞等处祠宇。庙宇建筑造型奇特,殿宇飞檐挑角,雕梁画栋,亭台洞窟,小巧别致,结构严谨。面山乔灌木盘根错节,以丁香为主的野花遍布山坡,其它杂树野草夹于其间,景色宜人。山间道路蜿蜒崎岖,攀山而上,奇峰危崖,引人入胜。景区面积12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 6万平方米 ,是一块待开发的旅游热土。

      四.九龙山

      位于静宁县八里乡,海拔 1998米 ,属祁家大山余脉,相传,汉刘秀起兵西行讨伐隗嚣曾于此避难得救。光武帝登基后钦题 "救龙山",遂得名。山体蜿蜒起伏,与西岩寺山遥遥相望,右侧成环抱状,有藏龙卧虎之势。山上树木茂密,庙殿亭阁较多,是旅游、避暑的胜地。每当春回大地,九龙山上野花竞放,蜂蝶飞舞,古椿百态,状似蛟龙出水,玄鹤展翅,犹如耕农扶犁,宫娥掌灯。至秋高气爽,登高极目,山势开阔,阡陌纵横,田园织绵,风景如画,令人心旷神怡,真乃一处佳景。

      五.西岩寺山

      位于静宁县八里乡,距县城约 三公里 ,山势连绵起伏,由北向南延伸,最高峰海拔 1964米 。北魏时期有僧人在此修建寺院而得名,是静宁最早最大的道教圣地。山上气候宜人,草木茂盛,奇花异草遍野。已恢复修建大雄宝殿、玉皇洞、菩萨殿及塑像 26尊,存有壁画36幅,收藏部分汉砖瓦、枯木化石等重要文物,是旅游、休闲的理想场所。

     六.文屏山 文屏山在静宁城南 1.5公里 处,又称娘娘庙山,东与峰台山相望,南和五台山毗邻。山上建有十一殿、两楼、两亭、两庙、一洞、一绿绿的幽径,弯弯曲曲的小道顺山盘上。山顶和山坡上各种山花盛开,五颜六彩,蝴蝶翩飞,蜜蜂繁忙,真是鸟语花香,美不胜收。站在山下望山顶,庙宇楼亭矗立山头;站在山顶看山下,一泓清水绕山前。每年古历的 七月十二日 ,是文屏山庙会之日,庙会期间,每天游人达万人以上,热闹非凡。

      七.仙人峡

      位于静宁县城南 25公里 处,葫芦河流经峡谷,自然景致奇异,人类古迹斑斓,极有开发前景。峡谷南北长百里,东西宽数丈,幽谷窄隘,众壑纵横,有天然拱桥 "仙人桥"、"一线天"、"龙马城"、"天宇崖"等景观,是钟灵毓秀之圣地。仙人峡与传说的伏羲、女娲降生地成纪水及成纪城仅一山之隔,因龙马出、仙鹤翔而显神奇,因伏羲女娲居处而闻名于世。 仙人峡是葫芦河流经的最大峡谷。峡谷里景致奇异,人类古迹斑斓,而且还有无数瑰丽的神话和奇妙的传说。

      八.烽台山

      是我县充分利用烽台山地处城的优势,把农业深度开发与观光旅游有机结合,综合治理与生态建设同步推进,建成的集植树造林、兴水节灌、观光农业、旅游娱乐于一体的观光农业示范园。该园区涉及城关、八里两镇 3村,总面积6500亩。根据当地传说和史料记载,结合宣传成纪文化,建成了仿古山门、伏羲大殿及3处观光亭,维修了古城墙,建成了烽台山庄。栽植红富士苹果、美国潘桃、黑宝石李子、黄金梨、凯特大接杏等果树经济林3450亩,直柳、云杉、侧柏等各类高档绿化树89万株,配套修建了莲花喷泉、游泳池、旱冰场等娱乐设施,增强了公园的文化气息,提升了园区建设的档次和水平,使整个山体得到了全面绿化、美化,初步建成了四季长青、风景宜人的县城新景点.

      九.珍珠林

      珍珠林位于古城乡兴隆山上,面积 50多亩,景区树木茂盛,树种繁杂,以稀有珍珠树为主,各种花草生长于灌木丛中,形成了典型独特的珍珠林小气候。建筑物为隋唐时期所建,有三清洞、玉皇洞、菩萨洞、菩萨大殿、钟楼、药王殿等古建筑,有大小神佛像36尊,历来是道教、佛教活动的场所。吸引着大量前来旅游观光的人群,发展旅游前景十分广阔。

      十.静宁文庙

      静宁文庙位于静宁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 1543年),文庙位于一中校园内,始建于明嘉靖二十一年(1543年),原建筑面积 18076平方米 。清康熙三十一年 (1692年 — 1696年)重修。坐北向南,顺中轴线依次为先师庙门、戟门、大成殿,戟门内为四合院落。大成殿九脊顶,七开间,造型宏伟。戟门歇山顶,五楹。庙门作牌坊式棂星门。整个布局主次分明,结构严整,造形独特,气势宏伟,是明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1993年3月被甘肃省政府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十一.三忠祠

      三忠祠,也称乡贤祠,是为纪念抗金名将涪王吴玠、信王吴璘、武穆刘錡三位乡贤而修建的。明嘉靖二十七年在县城东郊外建 “ 三忠祠 ” ,乾隆五年知州杨国瓒重修,占地 10亩左右,坐北向南,祠院内北面建有大殿两座,一为 “ 八蜡祠 ” (稷神),一为 “ 三忠祠 ” 。清同治十年七月,陕甘总督左宗棠西征,路过静宁,驻跸逾月,率官兵及地方官民到三忠祠祭奠吴、刘三将军时,刻立祭碑,正面刻 “ 功固西陲 ” 大字,碑阴镌有长文。祠殿门楹悬挂 “ 三将忠魂昭青史,千载功业祀春秋 ” 的楹联。抗日战争时期,为纪念中条山战役中静宁籍阵亡将士李芳田、受天祐和上海战役牺牲的贾德利 3人,县政府奉命制忠烈将士牌位3座,供于三忠祠吴、刘三将军牌位之侧,每年清明节,由地方官民举行祭祀以示纪念。90年代中期,东关民众在峰台山重建 “ 三忠祠 ” 。

      十二.静宁清真寺

      位于静宁县城站院巷内,始建于明嘉靖十四年 (1536年),迄今已有450多年的历史。初建时规模不大,约 700平方米 ,后来随着穆斯林人数的不断增多,自清康熙五十一年 (1712年)以来,曾三次翻修扩建。建筑布局依西向东,以礼拜大殿、邦克楼、牌坊为轴线,南北两侧配有厢房。建筑全貌颇为考究,传说是聘请四川名匠仿效当年刘备金殿建造的。现存的礼拜大殿面积 390平方米 ,平面呈 "凸"字形,由歇山、悬山顶和两坡卷棚连接,建筑形式独特,古建筑中少见。中门上顶悬挂民国十七年(1928年)甘肃省政府主席刘郁芬赠送的 “ 见义勇为 ” 牌匾。对研究明代建筑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现为静宁县重点文物保护建筑物之一,又是全县城穆斯林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

我的能力秀:http://www.wm23.cn/huangcaihua

唐卡(2015-11-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