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wutongzi.com/uc/80173049.html
甘谷酥圈圈
一、简介
酥圈圈是甘肃甘谷县的一道汉族传统小吃。如今在甘谷,制作酥圈圈的人家有很多,有家叫“王月亮”的酥油圈圈可谓名声在外,他家的酥圈圈很是地道。王月亮,本名王明玖,在甘谷方言中外号月亮代表谢顶的人,乃古伏羌县人,也就是今天的甘谷人氏,他是清朝末年甘谷知名厨师,擅长南式点心酥圈圈的制作。其制作的点心酥圈圈做工精细,流程考究。传说,一位道台大人听闻王明玖的名气之后,中秋节宴请了许多政界名人,并派专人请王明玖在府上置席,大家品尝过其制作的酥油圈圈后一致叫好,非常高兴,称赞王家的点心酥圈圈像中秋节的月亮,从此“王月亮”的美名便传遍整个天水,自此也慢慢形成了字号。
二、酥圈圈的特点
甘谷酥圈圈具有色泽金黄、香酥脆绵、油而不腻、耐存久放之长处。甘谷酥圈圈状如圆环,厚3厘米左右,外圆直径12厘米左右,内圆直径8厘米左右,底色淡黄,环面呈橙红色。
三、酥圈圈的由来
据传,酥圈圈是由清代大像山镇蒋家庄一姓李的厨师创制而成。王明玖是清朝末年伏羌(今甘谷)有名的厨师,以制作南式点心和酥圈圈而出名。他制作的点心、酥圈圈做工考究,点心甜而不腻,很适合当地的口味,因而方圆百里名声远播。他的名气被一位天水道台所闻,道台大人在某一年中秋节宴请政界名流,并请王明玖到府上治席,大家品尝他治的席后一致赞赏,这位大人非常高兴,脱口而出:“王明玖制作的点心和酥圈圈多像今晚的月亮。”从此,“王月亮”的名声传遍天水。
四、酥圈圈的制作方法
1.以精细白面为主料,用上等胡麻油配以各味香料,精工制作而成。其制作方法是将面粉发酵,添加碱水去酸,和以胡麻油,配上鸡蛋,椒末,姜末,桂皮,精盐等佐料,经过精揉细搓后,掐成剂子,并拉条,再揉成大小粗细均匀的环状,形如微缩的救生圈,故又名“曲连”。然后将姜黄、麻油等配置好的糊状物抹在面圈上,置于上下都有炭火的鏊中双面烘烤而成,具有耐存耐放之长处,即使在炎夏,存放月余也是光干不馊,常被人们购捎给省内外的亲朋好友。酥圈圈烤成出锅时,香气扑鼻,诱人垂涎,往往不待热气散尽,就被抢购一空。
2.其制作工艺、用料十分讲究,烤时掌握时间与火色,不焦不黏,熟透为止。鏊烤是酥圈圈制作常用的方法,在甘谷农村,金山酥圈圈制作亦相当普遍,一些农户制作的酥圈圈,虽制作工艺简单、粗糙,但风味别具一格。他们先用优质酵水提前发面(也叫起面),再用猪油、植物油和制油面,并上锅熟一碗清油备用。制作时,将发好的面放在案板上,揉进干面粉和适量碱面,用力反复揉压,使面柔软绵韧而不沾手,再揉入适量清油、花椒粉、姜面、食盐等,以形成饼子的层次、颜色、味觉。烤制时,将揉好的面分成若干小团,然后做成轮胎状,用刷子蘸油在上面,就可入屉上鏊。有些农家妇女在烤之前,面内加适量鸡蛋,风味更佳。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