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糁牛肉糁

家乡区县: 临沂市罗庄区

糁(sa)的起源

糁的历史悠久,我国文献多有记载。《礼记·内则》载:“糁,取牛、羊、豕之肉,三如一,小切之,与稻米二,肉一,合一为饵,煎之”。春秋时代的名著《墨子·非儒下》也有“孔子穷于陈蔡,藜羹不糁”底色记载,至今已有二千四百多年的历史。清康熙年间编纂的《沂州志》卷一:“祭祀篇”记载的十六种祭品中就有“糁食”,可见糁的历史源远流长。

关于 糁传说有很多,相传,乾隆皇帝下江南时,路过临沂用早餐,想尝尝当地的名吃,地方官员就把这种味道独特的早餐献了上来,乾隆一尝,怎么从来没喝过如此可口的粥,随口问了一句:“这是啥?”官员没听清楚,也随声问:“啥?”乾隆听为“糁”。于是一传十,十传百,就这样传开了。

“糁”在文字上讲是用肉作成的汤羹。相传是古代西域回族的一种早餐食品。最初由元朝大都一对回民夫妇来临沂经营,当时叫“肉糊”,后来仿制者越来越多,明朝时期定为“糁”。

据临沂县志记载,糁是明朝末年临沂人创造的,几经演变改进逐步形成独具一格的沂州名吃。解放前临沂城有八家著名糁铺,今已发展至百家专营糁铺。

糁的做法与特点

糁的用肉,古代仅用牛、羊肉,传入内地后兼用鸡、鸭肉,后来汉族人又制作了猪肉糁。其中以鸡肉糁味道最佳。糁不仅味美可口,营养丰富,而且有祛风驱寒、开胃、利尿、止呕等效能。

制糁工艺一般经选料、制汤、成糁三步。主要用料以肉、麦米、葱、姜、五香粉、盐、面粉等。以鸡糁为例,通常以300碗糁为一制作单位,需用母鸡10只,麦米250克,葱750克,姜1500克,五香粉150克,盐750克,酱油1000克,胡椒粉150克,面粉5000克,味精120克,水及点碗用的香油、醋适量。制作时,将火攻至发响,加入鸡和麦米,熬煮3至4小时,到鸡煮熟时捞出,把葱、姜、盐、胡椒粉、五香、酱油放入盆碗中搅拌均匀,投入甑中,开锅后,将面粉加水调成糊状,入甑。再开锅,即成。饮用时,将味精放入搅拌。在碗中放熟鸡肉丝,用糁汤浇上,点上少许酱油和醋,便成了汤薄味浓的鸡肉糁。有的还加进砂仁、公丁香、陈皮、肉桂、紫豆(去皮)、八角茴、小茴、玉果、广桂、白芷、良姜、花椒等药料,以增加温脾健胃功能。

商品链接:http://www.wutongzi.com/pro/cp/13833.html

sjw579(2015-11-1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