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遍中国——陕西特产辣椒

  " />

红遍中国——陕西特产辣椒

家乡区县: 咸阳兴平市

红遍中国——陕西特产辣椒

  我是西安财经学院的一名学生,现在正在参加我为家乡代言活动。提起我的家乡,那可是有得说了。今天就给大家说到说到我们家乡的特产——辣椒。你看看,生活中绝大多数食物都离不开辣椒,比如火锅、凉皮、砂锅、麻辣烫等,对于爱吃辣的朋友们来说,在这些食物中如果不放辣椒的话看着就好像缺点什么,好像就吃不下去,无辣不欢哈!那么,吃了我们家乡的辣椒,家乡的辣椒能让你的生活也变得红红火火。

  我们家乡的辣椒辣椒具有皮薄、肉厚、籽小、色泽红亮、辣味适中、香味浓郁的特点,并富含多种维生素、芳香油、脂肪、蛋白质和钙、磷、铁等各种营养成份,在一些国家有“红色药材”之称。

【家乡特产辣椒组图1】

  陕西省兴平市地处关中平原腹地,全市总面积507平方公里,总人口58.4万人,其中农业人口46.4万人,辖7镇4乡3个街道办事处223个行政村,辖区内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灌溉方便,光照充足,地下水资源丰富,素有“关中白菜心”、“平原粮仓”和“辣蒜之乡”的美誉,是陕西省经济条件比较优越的县市之一。

  兴平地区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0.1卡/cm2,日照时数为2005.4小时,年平均气温13.1℃,最高温度42.2℃,最低温度-19.9℃,年平均降水量528.4毫米,海拔高度390—541.8米,是大蒜和辣椒生产的优生区。

  辣椒和大蒜是我市的传统农产品,栽培历史悠久,素有“唐蒜明椒”之称,在农业生产中占据着重要位置,兴平辣椒种植面积3.5万亩,年产辣椒7000吨;大蒜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年产蒜苔3万吨,蒜头3万吨,辣椒和大蒜的年产值近3亿元。兴平大蒜蒜头肥、瓣个大、包衣紧、味辛辣,蒜苔翠绿鲜嫩、体长均匀、辛辣适中、味道鲜美,久负盛名。兴平辣椒生产基地属典型的温暖带半湿润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具有光热资源丰富和雨热同季的特点,年降水量的85~90%集中于线辣生长的旺盛期,有利线辣生长发育。另外,兴平市的辣椒生产基地海拔在400—500米之间,生育期季风较多,风力缓续,对改善线椒作物群体通风透光条件显然有益。因此,兴平的线椒色泽红亮,辣味浓郁,营养丰富,品佳味香,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椒中之王”和“一枝独秀”。

【家乡特产辣椒组图2】

  兴平辣椒种植面积35000亩,主栽品种为兴平线椒和优质8819线椒,年产辣椒10000吨以上,年加工辣椒粉和辣椒油20000吨(从新疆、岐山等地调入)。1999年“兴平线椒”被国家农业部食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抽检为“一级品”。

一、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

  土壤:培育兴平线椒的垆土是自然褐土经人类长期的耕作和施肥,堆积覆盖形成的。垆土土体结构为“蒙金型”,上层为覆盖层,质地为砂轻壤至中壤,有机质及养分含量高,结构良好,通透性好,利于作物生长。下层为粘土层质地吸收性强,能托水托肥,具有耕作性良,上松下实,保水保肥,抗旱抗涝等特性,该种垆土仅分布于以兴平市为中心的渭河冲积平原上的狭小地带。

  气候:兴平线椒生长地的气候属于雨热同季的暖温带半湿润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受秦岭山系等独特的地理因素影响,该地区辣椒成熟期的夏季昼夜温差极大(13.6℃),这十分有利于秦椒养分的积累。

 

二、源远流长的栽培历史

  兴平市从唐期初年即开始种植秦椒,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经过数代人的辛苦培育,并结合当地独特的土壤和气候条件,逐渐培育出今日享誉国际市场的天下第一椒——兴平线椒。

三、举世无双的辣椒品质

  兴平辣椒以株型紧凑,结果集中、果实长、果顶实而弯、果肉厚、油分大,辣味浓厚为特点,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具有开胃健脾、活血名目、健美减肥之功效,远销东亚、东南亚等10多国家和地区,深受国内外顾客青睐。

  兴平辣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陕西省兴平市桑镇、汤坊乡、丰仪乡、庄头镇、赵村镇、马嵬镇、阜寨乡、田阜乡、西吴镇等9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家乡的辣椒做出来的油泼辣子那可真是让人眼馋,光是看着就有想吃的冲动。油泼辣子是陕西著名的特色美食之一,也叫油辣子,它是将秦椒碾制的辣椒粉与花生芝麻等境加香味的调料拌匀,然后用熟油泼入,再用农家醋一激,香味扑鼻,油泼辣子就做好了!

【家乡特产辣椒组图3】

  相信大家在陕西关中八大怪中也听过 ,油泼辣子一道菜,醮馍拌菜调干面,嘴巴一抹嫽得太。在陕西油泼辣子很受人们喜爱,岐山擀面皮,凤翔豆花泡馍以及西安最受欢迎的羊肉泡都离不开油泼辣子。

 愿家乡的辣椒能红遍整个中国,也愿我们的国家变得越来越繁荣、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红火。

我的网络营销能力秀主页链接:http://www.wm23.cn/tss_wlyxnlx ,博客:http://i.blog.sina.com.cn/blogprofile/index.php?com=1# ,梧桐子:http://www.wutongzi.com/uc/38273446.html ,欢迎大家来访哦!

无声冬叶(2015-11-1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