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岳阳讯(特派记者刘军)“这次真不走运,兴致勃勃地到岳阳来观鸟,却因恶劣的天气没有看到几只鸟!”13日,2009中国洞庭湖国际观鸟节闭幕,从北京师范大学赶来观鸟的大学生曾鑫心中充满了遗憾。据专家分析,近8年来,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鸟儿的数量与种类一直处于不稳定状态,加之观鸟受天气影响很大,给观鸟节带来了不小的尴尬。
尴尬一 阴雨天看鸟难
本届观鸟节于11日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采桑湖宣教中心开幕。12日是观鸟正式比赛的日子,但岳阳市仍然是阴雨天气。来自山东的吴莹与同伴们首先来到了君山岛,在岛上转了一圈,根本没有看到几只鸟。记者来到采桑湖洞庭湖沿线,发现这里情况也差不多。
根据统计结果,当天,31支观鸟队只观测到164种鸟类。而在2007年,28支观鸟队共观测到190多种鸟类,仅浙江广厦翠鸟队就记录到106种鸟类。据科学家们的联合考察结果,在东洞庭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有鸟类近220种。
尴尬二 鸟儿时多时少
从2002年起,观鸟节已经举办了6届。据相关部门统计,东洞庭湖2003年有水鸟13万只,2004年至2005年跌至11万只,而今年直到11月中旬,4个观测站记录的鸟儿只有7万只左右。国际濒危物种东方白鹳由上世纪90年代的802只下降到只有36只,鸿雁由3000多只下降到不足300只。
有专家认为,去年,洞庭湖水位居高不下,而今年却早早消退,水位变化无常导致鸟类赖以生存的植被和滩涂也跟着发生变化,造成一些鸟类适应不了这种变化而选择离开。虽然近些年来,岳阳有关方面对偷猎鸟类、偷捕鱼类等行为加大了打击力度,但是,这些行为却一直没有停止过。
尴尬三 开发保护难统一
建立保护区是为了保护鸟,举办观鸟节又是为了吸引游客来观鸟。游客来少了,没有经济效益;游客来多了,又必须增加基础设施建设,影响到鸟类的生存环境。自从举办观鸟节以来,就面临这样的尴尬。
湖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院教授邓学建表示,仅从观鸟角度来看,相关方面目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必须找到人与鸟类之间的最佳距离,既看得到鸟,又不惊扰鸟儿。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