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菜与鲁菜、川菜、粤菜并称为中国汉族四大菜系。淮扬菜流形成于江苏淮安、扬州、镇江一带。淮扬菜注重刀工,讲究火候,口味清淡,主要菜品有狮子头、软兜长鱼、拆烩鲢鱼头、水晶肴肉、文思豆腐、三套鸭、烫干丝、以及文楼汤包、扬州炒饭等。淮扬菜系是淮安、扬州、镇江三地风味菜的总称;“淮”即淮菜,以淮安为代表的淮河区域,“扬”即扬菜,以扬州、镇江一带为代表的扬子江(长江)区域。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在明清以前,淮安、扬州都是全国有名的大都市,都有各自的饮食文化传统。明清以后,淮菜和扬菜开始相互渗透、逐渐融合,并糅合南北风味于一炉,从而形成了统一的菜系。
淮扬菜早在西汉时期淮安汉赋大家枚乘的《七发》中有这样子的一段:“雏牛之腴,菜以笋蒲。肥狗之和,冒以山肤。楚苗之食,安胡之饭。抟之不解,一啜而散。于是使伊伊煎熬,易牙调和。熊蹯之膈,勺药之酱。薄耆之炙,鲜鲤之脍。秋黄之苏,白露之茹。兰英之酒,酌以涤口。山梁之餐,豢豹之胎。小饭大啜,如汤沃雪。此亦天下之至美也……”淮扬菜系形成于明清,而尤以清时为盛。自古至清中期,淮安、扬州都是全国及世界有名的大都市,历史上与苏州、杭州并称运河沿线的“四大都市”。饮食文化自成体系,并融合及影响了周边的镇江、盐城、南京等地方菜系。淮扬菜也是中国各大菜系中唯一以城市命名的菜系。
另一说:当时这块地区属淮扬道(治所在清江浦——今淮安市清浦区),辖淮安、扬州两府及各县,其中淮安府治在山阳(今淮安市淮安区),扬州府治在江都(今扬州市),故称为淮扬。
淮安位于江苏省中北部,是古淮河与京杭大运河交点,市境内有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洪泽湖,为江淮流域古文化发源地之一。扬州位于长江北,紧挨京杭大运河,从地理上看是连接南北西东的重要交通枢纽,且自古以来就是富庶的鱼米之乡。淮安、扬州早在隋、唐时期就已经相当繁华,当时两地不仅仅是文化交流上的发达,更可以理解为在那个时候连地便已是消费集中地带。从文献记载中淮扬菜的闻名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以前;与淮安、扬州的文化交流发展、鼎盛过程一样,历唐、清两个时期,且也是在清代康熙、乾隆年间达到巅峰,借势于两代皇帝的频频南巡期间,到乾隆年间,淮扬菜系已经成为全国四大菜系之一。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